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宅居识风水 > 2.中国风水的发展简史

2.中国风水的发展简史

1.风水起源

在以农立国的中国,从远古以来,自然现象决定着农业的收成,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命运。长此以往,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最初的风水活动——择地活动开始了。从一开始,风水就把人摆在了去适应环境而不是去改变环境的地位上。

2.五行与风水的结合到商代的时候,五行的观念形成了。最早提出五行的典籍是《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月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樯,润下作感,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樯作甘。”这是原始的唯物论,力图用五种不同的物质(金、木、水、火、土)来概括世间万物的本原,用它们的相生相克来解释世间万物的衍生。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

在风水中,五行不仅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后来还被引申代表五色、五音,如水既代表北方,又代表黑色和羽音。北京中山公园中的社稷坛就是五行观念的具体体现。

到了汉代,盛行五音相宅法。这是一种建立在古代音韵学和五行生克理论基础上的相宅方法。将宅主人姓氏的读音按宫、商、角、徴、羽分为五类,其五音的具体分法是:若其姓的发音在舌为徴姓,发音在齿为商姓,发音在牙为角姓,发音在喉为宫姓,发音在唇为羽姓。五音与五行的对应是:商,金也(西方);徴,火也(南方);角,木也(东方);宫,土也(中间);羽,水也(北方)。比如说,属徴姓的人的住宅之门不能朝北开,因为徴姓属火,而北方属水,水克火;属商姓的人的住宅门不宜朝南开,因为商姓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但商姓门可东开、北开,因为木、水均不克金。这是一种五行生克观念的衍生。

3.阴阳、八卦服务于风水周朝的时候,《周易》成书。由于儒家尊《周易》为群经之首,随着儒家在封建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周易》的阴阳、八卦理论得到推广,开始进入风水领域并服务于风水。《周易》是《易经》和《易传》两书的合称,《易经》是一本卜筮用书,其基本符号是“-”和“--”,分别称阳爻和阴爻,每三个爻组成一卦,有八种可能,分为八卦;每六个爻组成一卦,就是六十四卦。《易经》就是一本解六十四卦的书,书中分别针对每个卦象预测事物的吉凶。《易传》则是后世学者对《易经》的解释、补充和发挥。《周易》出现也使风水中出现了阴阳和八卦思想。

风水,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其基础来自于阴阳、五行学说,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关于风水有相当多的评论与争议,有人认为风水是中国的一门综合科学,结合了环境,地理,健康等等历史悠久的观察。也有人认为风水是旧世界的迷信,阻碍了中国人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的发挥创意。

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有许多与风水相关的文献被保留下来。由文献中可知,古代的风水多用来观看丧葬地形,还有宫殿建设等。近代的风水则不限于此,大至高楼动土,小至小民搬家,都有可能请风水师前来堪舆。风水中最为知名的成语为坐北朝南,背山望水。其他用语则有路冲,穿心,断梁等等。

“风水”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郭璞所著的《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是有关风水的最早的定义。这部著作中还提出了风水的要旨:”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风水学的根本基础和核心思想依据来源于《易经》。最初,风水术是古代中国先人关于选择居住环境的一种实用而朴素的技能。后来随着中国人有关“天人合一”思想系统的建立和《易经》的不断丰富完善并全面影响到社会生活,风水学说开始构架起恢弘的理论系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

风水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一种广泛流传的择吉避凶的术数,是中国人关于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艺术和学问,是中国人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从而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伟大方法。

风水是关于对人的生活居住办公环境进行选择和方位、陈设布局、择日的一种学问。它以易经的阴阳哲学思想为出发点,结合五行、八卦、十二时辰、二十四山向等宇宙图谱式的编码作为理论基础和操作方法,以中国人特有的关于宇宙的吉凶观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