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雪视角 > 第22章 几个技巧

第22章 几个技巧

对于券商买卖建议的部分,我建议不要花时间去看了,券商研究员的建议无外乎“买入、增持、谨慎增持、推荐、强烈推荐”。国内很少有强烈看空的报告。对于很差的企业,券商研究员要么不写,要么即使写了,也顶多说“持有”,而且会一直“持有”下去,所以不要太关注买卖建议。

5、其他有用的网站:比如中国裁判文书网,这是一个官方的免费网站,把上市公司、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名字输入进去,可以查看历史法律纠纷,如果有法律纠纷的话,仔细看看是哪些事情。

“天眼查”或者“企查查”这两个网站或者app,能够查询企业股东、实际控制人、相关法律纠纷、工商资料变更、企业关联关系等资料。

6、搜索引擎。如果有疑问,上百度、搜狗和必应网站查询都行。要诀是顺藤摸瓜、打破砂锅问到底。过去的新闻报道、其他投资人的分析、论坛上的帖子等都是我们分析企业经营情况的“呈堂证供”。至于这些资料怎么筛选和应用,那实在无法统而言之了,只能是用到自然知。

——————————————

在这里上雪补充一下书里提到的商誉专业知识,同样,想进一步学习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往下看:

商誉是如何产生的?简单一句话,商誉是在溢价并购时产生的。比如,a公司100%收购b公司,b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是3亿元,a公司出了5亿元,那么多出来的2亿元就是商誉。

从公式上看,商誉=收购成本-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x收购比例。

这里有两个小问题。

首先,从会计计量的角度看,商誉仅由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产生,企业自身产生的商誉是不进行计量的(商誉不会凭空产生)。

其次,因为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确认和计量,所以商誉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记账手段,存在很大的操纵空间。

商誉出现在哪里呢?还是以刚才的案例来说,收购完成以后,2亿元的商誉出现在a公司合并的资产负债表里(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不会出现商誉)。又因为商誉是不可辨认的,所以现在把商誉放在非流动资产里。

2019年年初,《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做了明确的要求。

首先,其他所有资产都是在出现减值迹象以后才做减值测试,商誉则不同。商誉每年年末都要做减值测试,并且商誉减值和业绩对赌无关。哪怕过了三年的对赌期,只要有商誉,还是要做减值测试。

其次,在做商誉减值测试的时候,不允许把并购对象的整体股权作为减值测试对象,而是要将商誉分摊至资产组(组合)后分别进行减值测试。

最后,不只是年报和半年报中要披露商誉减值信息,季报中同样要披露商誉减值的相关信息。

商誉减值后,公司会在利润表上体现商誉减值的损失。比如,这次北斗星通做了5亿元的商誉减值,利润相应少了5亿元。

因为利润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所以减值以后股东权益相应少了5亿元。

如何避免踩到商誉减值的雷?

作者认为,我们在看任何一家公司的时候,如果资产负债表中的商誉和净资产比超过了50%,那么这家公司我们暂时不要再看了。

这一章的部分观点对于非科班出身的小伙伴已经有些难了,如果硬核知识实在吃不下去也没事,大家用眼睛过一遍,有个感觉,具体实践就看上雪后续为大家总结的升级版装备。

后续论点见下章。

重要提示:文中提及的所有公司仅用于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