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叶书明是在“旅游节”上第一次碰到那个与众不同的女孩的。那个女孩的特有气质让叶书明心头为之一振。这在叶书明来说是不常见的事情。
在“旅游节”的日子里,云蒙市区最热闹的地方要算是野生动物标本馆了。森警大队的大部分警力都被抽到那里执勤去了。
野生动物标本馆坐落在云蒙的市中心,建得很大很气派,一共五层二十多个展厅。馆里收藏了近千种野生动物标本,云蒙山里所有的野生动物几乎都能在这里看到。标本馆的楼前是一个巨大的广场,占地80多亩,在广场的花圃里巧妙地移植了几乎所有生长在山里的珍惜植物,一到夏季,这些奇树异草和许多的叫不上名的亮丽花朵把广场装扮的别有一番景致。对一个小小的山城来说,建一个如此之大的广场实在是有些奢侈,据说前几年修广场的时候曾拆了大片的民房,当时人们对这种大兴土木的做法有不少异议。但是,拿几年后今天的眼光来看,却不得不承认它是大气的、超前的,也是壮观的和必要的。标本馆连同标本馆前面的广场已经成了云蒙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是外地人来云蒙旅游观光的一个重要景点。
为时一周的旅游节,标本馆里天天游人不断,他们操着不同的方言赞叹着眼前看到的一切。那些天里,广场上也是分外的热闹,平时散落在大街小巷里的那些卖特产的、卖小吃的统统都汇集到了这里,更有远近的一些山民纷纷赶来凑热闹。
嘈杂的人群中,叶书明一眼就能把那些衣着和山里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旅游客分辨出来。
对旅游者而言,这里显然要比那些井然有序的城市风景精彩的多。
山民中不乏有一些奇人,他们不买什么也不卖什么,就是喜欢找个地方坐下来说书讲故事。看他们那如痴如醉的样子,与其说是讲给别人听还不如说是讲给自己听。
清晨一大早,叶书明就组织部队上了广场。刚布置完勤务,叶书明就看到了肩上挂着照相机手里拿着录音机的张三宝。一看张三宝那东张西望的样子,叶书明就知道他是在找那个刘大爷。
张三宝认识的刘大爷就是这些说书人中的一员。每年的旅游节,刘大爷都会到这里来,与别的说书人不同,刘大爷特别擅长讲一些动物的故事。愿意听他讲故事的人实在是很多,每次他的周围都挤满了人。
还没找到?叶书明问。
还没有。张三宝的语气有些失望。
张三宝又消失在了人群中,叶书明知道他还没有死心。
张三宝是几个月前刚从总队指挥学校毕业的学生,尽管是这样,张三宝对云蒙却是一点也不陌生,因为上军校之前张三宝是云蒙支队的战士。
张三宝有个爱好,喜欢新闻写作。由于森警大队刚成立,新闻点比较多,所以这些日子张三宝的小豆腐块接二连三地出现在云蒙市报上,有几篇甚至还上了省里的大报。为此,张三宝很高兴,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叶书明和张三宝之间熟悉起来是因为张三宝的那个大笔记本。张三宝有个爱好,喜欢搜集整理有关野生动物的一些故事,上军校前他就搜集了不少。那些故事都被他工工整整地记到了一个大笔记本上。回来的这些日子,他又把那个大笔记本翻了出来,在封皮上还一本正经地贴了个打印的字条,字条上打印着“动物轶闻趣事”几个大字。一天,在张三宝的办公桌上,叶书明偶然看到了那个大笔记本,只是随意一翻,他就被上面的故事吸引住了。
张三宝告诉叶书明,说他的这些故事有一半以上是听一个老人讲的,还有不少是听支队长刘浩江讲的。
听到张三宝提起刘浩江,叶书明感到很好奇。
张三宝说,我们支队长可是个老云蒙了,从84年武警刚成立那会儿他就来云蒙了,整天价和古子金这样的人在山里兜圈子,你说他能不了解吗?
虽然现在张三宝已经离开了云蒙支队,可是一提到刘浩江,他还是一口一个我们支队长的叫着。从张三宝的眼神以及语气里,叶书明能看得出来他对刘浩江充满了敬佩与尊重。
叶书明想,当一回干部,能让一个兵在背后这样提起也算是一种幸福了。
看了张三宝收集的那些动物故事,叶书明建议他再收集一些凑够了字数出个专集。
张三宝一听出书,双眼马上亮了起来。
出书,这个主意太好了!
自从叶书明说了出书的事儿之后,张三宝的干劲更大了,他利用一切机会收集一些关于动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