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宋武演义 > 第79章 元显膨胀 天师道三吴叛乱

第79章 元显膨胀 天师道三吴叛乱

杨佺期被司马元显降了官,非常的不高兴。他是这次联军的盟主,向桓玄和杨佺期下令总攻建康。但是那两位心里正得意呢!怎么会听他的,纷纷撤兵了。

殷仲堪这一招实在是不怎么样,他要是不下令总攻建康,没准桓玄、杨佺期俩人还会继续敲诈司马元显,经他这么一闹两人觉得不爽都撤军了。

殷仲堪无奈之下也撤回了荆州,三个人在荆州一碰头,经过信息交换就发现了司马元显的阴谋。把三个人都封到荆州以外,独独把荆州空缺下来,这很明显就是离间之计。

三人最后决定谁也不去就任,因为他们三个关系复杂无比,各种利益纠缠之下谁也离不开谁。

殷仲堪有兵,需要借助桓玄在荆州的声望,桓玄也需要殷仲堪的兵力。杨佺期是个次等的小士族没有桓玄和殷仲堪他只是一个武夫而已,另外两人也需要杨佺期的武力。

三人再次结盟,现在的盟主换成桓玄了。就在荆州呆着哪里也不去。

司马元显见计策不成,那个最为厉害的桓玄又成了盟主,这对他是很不利的,所以又恢复了怂包殷仲堪的荆州刺史职位,请求和解。

荆州的这三个宝贝暂时的安生了下来,京口的王恭被杀,北府兵也投靠了司马元显。这小子可能是太年轻了,连番的运筹帷幄,智计百出使得他开始膨胀。

子曰:想要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司马元显真的疯狂了,不疯就没有道理了。看看年仅十六岁的他现在的头衔,征虏将军,领司马道子原先的卫将军府和徐州刺史府。加官散骑常侍、中书令,兼领中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这么大的官,已经达到了桓温、庾亮的层次,比王导、谢安之流还要高级不少,

不疯狂真的就对不住老天了。

隆安(傻子司马德宗年号)三年,司马道子患病了,这个病是大晋一朝独有的病症“抑郁症”。先前的桓温、桓冲、谢安、谢玄都是得这个病死的。现在轮到司马道子了,病根就是司马元显,他的宝贝儿子。

手中的权力有送的,也有被夺的,反正是没有剩下的。唯一的自由就是喝酒玩女人了,朋友都没有一个,不郁闷对得起谁呀?

王恭之乱时的权是他送给自己儿子的,扬州刺史是被夺走的,司徒的职位被儿子送给了司马德文(傻子司马德宗的弟弟,琅琊王)。以庐江太守张法顺为谋主,开始树立党羽。

朝中可以夺父亲的权,地方上可就不好夺了,人家手里有兵,你小子要是敢拿,我就打你。

没有办法的他,苦思冥想出了一个办法,把主意打到了士族的头上。魏晋两朝是门阀士族政治,农民都是种大地主的地,同时大地主还有自己的佃客。佃客是打仗俘获的俘虏,犯罪的罪犯等等,称为官奴。官奴被士族大地主转为私人财产,是主要的劳动力。司马元显就是把目光打到了这些官奴身上。

他下了一道命令,三吴的各公卿以下,原本为官奴而被门阀士族转为私人荫客佃农的人都移到建康,号称“乐属”。

这个“乐属”不仅门阀士族不满意,就是那些佃客也不愿意。做佃客也比当兵强,那可是提着脑袋的营生,在大地主的庄园里种种地多好啊!至少不会有生命危险。

三吴之地是江左门阀士族的大本营,朝里官员的家大都在三吴之地,家属、亲人都在这里。这些人大都是信奉孙泰的天师道,就在去年王恭之乱时,孙泰以为晋室要完了,乘机私合教徒数千人要到建康讨伐王恭。被会

稽内史谢輏揭发,司马父子请出了佛陀跋陀罗的罗汉弟子,诱杀了孙泰,并把他的六个儿子也全部杀死。孙恩这小子跑的快,入海逃走了,在海岛之上聚众发展势力,发誓要给叔叔孙泰报仇。

这一次司马元显的“乐属”激怒了三吴的士族、百姓,孙恩看到了机会,大力宣传他的教义。教徒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吹嘘孙泰是“蝉蜕登仙”,要求信徒到岱山岛上去投靠支持孙恩立教。

一时之间大量的信徒纷纷来到了岱山岛,占不下了就让卢循去占领衢山岛、桃花岛。很快就聚集了上千的人,打铁要趁热,孙恩一声令下带领信徒乘三吴之地人心不稳之际,攻占了上虞(祝英台的老家),并斩杀了县令。随后一鼓作气的又攻克了会稽。

会稽的内史是王凝之,就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这小子是个虔诚的天师道信徒。当听到孙恩造反的消息后,根不就不信,整天的磕头拜佛,也不布防城池。孙恩率领教徒很轻松的就占领了会稽城,烧杀抢掠一番之后,把王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