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勾起将领们足够的兴趣之后,才背着手,摇头晃脑道:“一曰:师出有名;二曰:军队士气;三曰:兵器装备。这第一嘛……”
杨广记忆力惊人,理解能力也不赖,非但能一字不漏地将杨晓的“战争致胜三要素”给复述一遍,甚至还结合隋军实际,自己添枝加叶补充了一些,听得诸将呆若木鸡,噤若寒蝉!
“也即是说,如果能利用朕修建的大运河优势,配给水军部队,承担部分远程打击和后勤保障的功能,诸位爱卿猜猜看,这样的部队,得多少人,方可平定各地之暴民叛乱?”杨广讲完,笑问。
“呃……八十万?”司马德戡猜测道,所谓瘦死骆驼比马大,经过隋文帝杨坚的“开皇之治”,隋朝国力大盛,以至于杨广可以轻松召集200万人的军队,分陆海两路去远征高丽,虽然现在北方起义不断,隋廷实力受损严重,但只要杨广一声令下,再召集个百八十万的府军还是没问题的,问题在于,如何保障这么一支庞大规模的部队的巨额开支。
杨广摇头,伸出大手,扎开五指。
“五十万?”裴虔通问。
杨广还是摇头。
“该不会……五万?”司马德戡惊讶道。
“五万,已然是最保守的估算!”杨广比他孙子更能吹牛比,“在朕看来,若有如此军种配置齐全之雄师,三万,足可以扫平天下!”
几个将领面面相觑,交换了一下眼神,正准备顺着杨广的话拍马屁,秦琼却拉着驴脸,颇有些“不解风情”地说:“臣认为,陛下的估算,未免有些过于乐观。”
司马德戡没法再踩秦琼脚了,只能站在皇上这边,跟秦叔宝辩论,顺便拍杨广马屁道:“秦将军此言差矣!依我看,勿论三万,哪怕两万、一万,只需按照陛下所说之军力配置,辅以个把月的训练,必然会战力无双!圣上适才所言之兵法,光芒闪耀,亘古未有,臣等听了,无不热血沸腾,真想立即按照陛下之要求,训练出这样一支虎狼之师,为陛下分忧,为朝廷解难呐!”
“臣附议!”裴虔通躬身道,他也是杨广身边的亲信之一,跟着杨广南征北战,屡屡立功,从一个小跟班,升到了现在的四品通议大夫,虽暂无兵权,但他是出身行伍,在隋军中的地位不低,故也被隋炀帝当做将军,叫过来参与讨论。
关键是,早上,裴虔通也被杨晓给“点名”了,吓倒在了墙外面,这好不容易逮着了机会,也学司马德戡,赶紧表忠心、拍马屁。
“司马将军所言极是,”裴虔通一本正经地说,“此外,微臣建议内史省(就是三省六部中的中书省,隋朝时代短暂改为内史省)将陛下适才之精妙理论,汇编成册,名曰《明帝兵法》,流传后世,至于什么《兵法十三篇》、《吴子》、《六韬》之流,足可束之高阁矣!”
没有人不喜欢被拍马屁,而且,这两位还是拍马屁的个中高手,拍的杨广很舒服,当即让太监分别赏赐司马德戡、裴虔通百两黄金。
夜已深,杨广刚才讲了半天,有点累了,便遣散诸将,唯独将秦琼留了下来。
出了成象殿,司马德戡摇摇头,对其他将军说:“叔宝这孩子,本来挺有前途,就是不太会说话,生生被这张嘴给毁了啊!”
“就是,就是。”
“还是司马将军、裴大人会揣摩圣意,我等以后,还得多和司马将军、裴大人学习啊!”
诸将嘻嘻哈哈地散去,其实谁也没把杨广说的那些当回事,都以为是皇帝老儿穷途末路,异想天开罢了。
远程火炮?难道还有比弓箭射的更远的武器?扯淡!
信鸽?鸽子那种小鸟,被人驯化来传递信息?扯淡!
还搞什么“政人”制度,说白了,不就是以前的“监军”么!
监军一般都是由皇帝信任的太监担任,最招将领们烦的就是监军了,四六不懂,还喜欢乱指挥,自古被监军耽误的战事难道还少么?
唉,看来皇上面对如今的局面,也真是没什么法子了,才会开始胡思乱想,麻痹自己……
成象殿内,秦琼有些局促地坐在下首,看着杨广吃宫人端上来的宵夜,本来秦琼以为自己仗义执言没什么,不过看杨广对那两个拍马屁的态度那么好,秦琼心里感觉有点凉凉,他之前和杨广的交集很少,不太了解这位明皇帝的性格,只听张须陀大人说过,皇帝有时候喜怒无常,经常无缘由地责难下人,随意杀伐,许是压力太大的缘故。
秦琼有点担心,皇帝单独留下自己,是不是要干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