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明宫匠 > 第二章 金刚腿扬名活鲁班04

第二章 金刚腿扬名活鲁班04

朕倒要看看你如何修老古董。”

蒯祥拉过椅子,左右看了一下,三斧两斧便将椅子的榫卯拆开,敲敲打打修理了几下,然后连榫对卯拼接起来。

“修好了,”蒯祥放下斧头。“陛下看看是否合意。”

朱棣摸摸椅子面。“嗯,平滑如镜,缝隙间竟塞不进一根发丝。”他坐回到椅子上,晃动两下,重新组装的椅子稳固如初。“蒯工首好手艺,担得起鬼斧神工四字!”朱棣夸赞。

“陛下过奖了,小民无他,唯手熟尔。”

“唯手熟尔,口气不小啊!欧阳公的《卖油翁》看来你必是读过的。那卖油翁以铜钱覆葫芦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全在一个熟能生巧。你手中的斧头出神入化,似有神助,能达到如此境地,想必你学艺时没少下工夫。”

“小民十一岁便跟父亲学用斧头,”蒯祥已不再拘谨,侃侃而谈。“家父要求甚严,砍劈斩削一项项练。一柄斧头重三斤,小民也曾练得腰酸背痛满手泡。连练三年,斧头终于用得灵活自如了。家父又命小民垫着青石板在两分木板上凿榫眼。斧头用力稍重,凿子便会穿透木板,碰到石板而卷刃,一天下来,常常折损十几把凿子。小民寻思,这是因为斧头敲凿子时力度难以准确把握,于是索性舍弃凿子,直接用斧头砍,努力做到既要把木头砍开,又避免斧刃碰到石板。就这样,小民劈砍了两年,斧子砍钝了磨,磨利了再砍,最后终于达到了心到意到斧刃到的境界,斧子砍削出的物件不必刨,也光滑圆润。”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朱棣不禁感慨。“有道是百炼钢成绕指柔,无论是卖油翁的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还是你的心到意到斧刃到,都出自锲而不舍。插秧不抬头,割麦子不直腰。我大明朝需要的正是你们这种一门心思干一件事之人。脚踏实地下笨功夫,笨功夫出精艺嘛,贵在一个坚持。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宋礼上前:“陛下圣明。皇宫工地上有如此踏实肯干的工匠,实乃天助我朝!”

朱棣大喜。“说的好!古有巧匠鲁班,如今我朝也有了鲁班。蒯祥便是朕的活鲁班!”他略做思索。“蒯祥听旨!”

蒯祥跪地。

“朕封你为营缮所丞,协助宋尚书、蔡郎中,总领皇宫及五大门工地施工诸事。”

“谢主隆恩!”蒯祥叩首,然后借机奏禀:“说到五大门,姚国师留下的承天门图纸,微臣已细化完毕,正着手烫样。宋大人对微臣的要求是,承天门必须彰显出至高至尊的气派,微臣虽殚精竭虑,仍恐难合天心。还望陛下拨冗明示。”

他果然年轻聪明,脑筋快,一俟皇帝授官,便不再一口一个“小民”,而是以“臣”自称,角色转换自然流畅,十分得体,仿佛受过训练一般。

朱棣:“准。承天门是皇宫的门面,马虎不得。承天门的设计,朕要亲自看上一看。宋爱卿!”

宋礼:“臣在!”

“待蒯所丞把烫样做好,你拿来给朕过目。”

“喏!”

朱棣转向蒯祥:“平身吧。”

蒯祥站起。

“蒯爱卿,方才你说你祖上是襄阳人氏。那么,三国时期襄阳的蒯氏,可与你家有些关系?”

说来也怪,时已过午,朱棣并不急于离开工地,反与小木匠拉起了家常。看来他此刻的心情格外好。

蒯祥奏答:“回陛下的话,蒯氏家谱有载,我们香山蒯家正是延自襄阳蒯越一脉。”

徐妙锦插话:“《汉书》上说,襄阳蒯氏乃西汉名士蒯通之后。这么说蒯通也是这位小施主的老祖宗喽?”

蒯祥一时愣住了,祖父蒯明思的话语在耳边响起。“祥儿啊,咱们老蒯家呢,本是襄阳人氏。西汉初年的老祖宗蒯通在竹简上写下了一部《隽永》,它成为刘向所编《战国策》的母本。”

朱棣:“郡主问你话呢。”

郡主?蒯祥不由心中一动,莫非眼前这位明眸皓齿的女子就是传说中皇帝的妻妹徐妙锦?

“回郡主的话,”蒯祥答。“西汉蒯通确实是我香山蒯家的远祖。”

徐妙锦与朱棣碰了一下眼色。

朱棣道:“昨日朕读《战国策》,据说里面不少内容出自蒯通。是这样的吗?”

“回陛下,据老辈人说,先祖蒯通所作《隽永》,确实被西汉刘向编入了《战国策》。”

妙锦问:“蒯通先生的那部奇书《隽永》,你可知道它的下落?”

蒯祥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