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虎:“再等等。”
这位公子可不比姬南,脾性古怪,易怒好战。
约半个时辰,姬成皋终于打着呵欠起了身,见一行人全立在他面前,说:“过丹水了吗?”
杨虎:“秉公子,北兵五万,全数过了丹水,朝先俞而来,估计小半日可到。”
姬成皋点头,说:“传令全军,用饭后,准备撤退,退回句注山。”
三人呆在那里:“公子,全军?撤退?”
姬成皋定了神,看着三人:“五万人,我们一万人,凭这小小的先俞城墙,挡不住,他们踩着尸体也能爬上城墙,我们怎么打?”
三人想,真是这个道理,昨天的胜利冲晕了头,以为还可以复制昨天的战斗,把那沸革灭杀于先俞城下。
姬成皋受了姬南游击战术的影响,准备进行一次游击战。
先俞是个军需城,里面几乎没有居民,全是兵士及兵士家属,到处是巨大的粮仓和草库。昨天姬成皋一到这里,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么好的条件,不打一次游击,着实可惜。
姬成皋一边喝着边上兵士送上来的肉汤,一边说:“杨束,组织城内居民,撤入后面的山里。”
杨束领命而去。
姬成皋:“杨虎将军,整理兵士,准备后撤,在居民撤离之后,进入句注山。”
杨虎领命而去。
姬成皋:“胡飞将军听命,在居民撤离后,打开草库,把干草全数拉出,铺满大街。”
胡飞一头雾水:“公子,这是?”
姬成皋:“别无它法,只好一拼,我烧死他们!”
撤离很快展开。由于居民不多,所以,执行起来很方便,很快,居民便退入山中,紧跟着离开的是杨束的排枪阵,然后是火枪队和骑兵。
最后走的是胡飞的五千人,他们把所有草料全数从仓库中拉到大街上,散开,先俞不大,很快,街上到处是一捆捆散开的干草。
姬成皋和胡飞杨虎三人最后离开,时间已近正午。
行到句注山腰,远远望见,黑压压的北兵卷天卷地而来。
而这边,所有旗帜全数收起,兵士静呆在山上,远看,山上没有一人。
北戎到了,列阵城前,五万精壮,气势如虹,。
但是,没有觉出先俞有一丝生气,城上旗帜不少,却不见一人。
等了小半时辰,多次试探,终于,得出结论:先俞守军跑了!
跑了?
沸革大疑,派人进城试探。
回报:空无一人,东西散乱,灶还有火星,看得出是匆忙离开。
数了灶,得出结论,守先俞的人,不超一万。
哦,不超一万,这就对了,一万人,不跑才怪呢。
犹豫再三,确认再三,沸革下令,全军入城!
此时,过了正午。
下午,陆续有小队北兵,入山搜寻,这些入山搜寻的小队兵士,要么遇到了抵挡返回。要么莫名全部消失。
山上有赵兵,这是肯定的,人不多,也是肯定的。
沸革的意思:“驻军两日,过句注山,直奔滹水。”
当晚,句注山上,到处点起了火堆,春寒,军队加上居民,不点火不可能。
城内的北兵,也点起了火。
突然,有人报,有赵兵从山上下山偷袭。
天黑,敌人来攻,沸革派出五千人,堵在南边的城门口,先俞依山而建,主要朝着北方,朝南的城墙只有丈余高,无箭垛,无城楼,仅有两门可通,几乎可以不算城墙,敌人来攻,守便是。
五千人,提弯刀守在城上,黑暗中,如煞神静立,远处隐隐约约出现一些人群,越来越近,越来越近。黑暗中,看不清楚,因此,放箭是没有必要的。
一会儿,似乎有人,一会儿又似乎没有了,四处一片安静,只闻稀少虫鸣。
夜色迷离,寒风渐起,黑暗无声,四野空寂。
正当这五千人准备撤离时。
一声怪叫,拉着长长的腔调窜向夜空,所有的人,都能看到那拖起的长长的火焰在空中飞。
无数火红星光,突然从后面漆黑的山下成弧形射向先俞城内,那是带着石脂布条的箭,点起了火,成了火箭,齐齐射向先俞。
这是什么东西?
黑暗中,上百神雷扔向南城墙,轰炸声,撕开了宁静的黑夜。
轰轰轰轰,大城在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