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所有的同学们相比,他的衣服寒酸清微,自从家道中落后,他与父母的生活每况愈下,他慢慢适应了这种捉襟见肘的生活。
校园无数的瓶子,无人捡拾,在母亲的鼓励下,他成了校园里唯一一道残酷的风景线,这样换来的结果,不过是下一周的生活费罢了。
同学们在议论他的身世:原来父亲十分有才,家中殷实无比,后来家中着了一场天火,将他父亲收拾的各种古董烧得一塌糊涂,从此他的家境一落千丈,母亲曾经在菜市场捡烂菜吃。
少年一直不吭声,在这样的场合里,反驳也无济于事,奋起才是唯一的方式。
年前年后,他判若两人,原来的嚣张跑到了九霄云外,原来平平的成绩此时却风生水起,父亲过来看他时,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们看,少年不好意
思,拖着父亲到角落里,父亲却脸上一脸自信,站在阳光下面,大声说话,腰间的破带子随风飘舞,缠绕着少年不羁的心,那天的日记里他写道:父亲让我学会在众人的目光里讲话,在太阳下大声说我可以。
老师格外照顾他,让他勤工俭学,他业余时间成了班里的小能手,别人不愿意做的,他学着做,脏的坏的,连修理桌椅这样的技巧,他也掌握得炉火纯青,在学校组织的动手能力大赛里,他的得分居然超过了高年级的同学。
不仅如此,他的努力带动了班里的许多同学,他们收敛起原来的光芒,与他一块儿周末时到市里帮助老弱病残,一个小子的努力,竟然几乎带动了所有的同学,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家访是在所难免的,到他家里,老师却没有见到人,半天工夫,才
见他的父亲像一颗尘埃一样从远处匆匆而至,说话时满脸质朴,却句句真言。
老师说知道他的家境了,学校里会帮忙的。
父亲却持反对意见:学校里有自己的困难,那么多困难学生哩,我们家不用管,靠自己的双手,小子原来骄奢惯了,少年穷好吗?
一句少年穷,老师的鼻子酸痛不已,父亲说得太好了,也许正是少年穷,才让他知道心疼家人,照顾身旁的每一个弱者,现在的孩子,也许差的正是这种少年穷的勇气与信念。
老师回去后,要求所有的学生穿一样的衣服,并且带动了学校里的其他班级,在学校里,不再有富贫贵贱,所有的灵魂都是均等的。
他却依然故我,阳光下充满自信,周末开家长会时,他的母亲第一次上台演讲,满堂的喝彩声,母亲衣服
简单,语言却是高深无比,讲到痛处,满场泪流满面,老师突然间发现,有这样的父母,教育出这样的孩子也在意料之中。小子的母亲当场拥抱自己的孩子,说小子是自己的骄傲,现场所有的孩子们站起身来,逐一到堂上拥抱这位伟大的母亲,在家长会的最后,老师与母亲拥抱在一起,教室里的时间瞬间凝固了。
毕业那天,老师却听到了这则故事的另外一个版本:他的父母,本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当年的那场大火,并没有烧光他们的所有财产,却烧醒了他们的心。在西区的破家,是临时装扮起来的,孩子并不知道,他的家依然富可敌国,在东区,他们有两栋豪宅。父母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少年从小树立一种人贫志坚的信念,试着想这样的场景:父亲从自己的公司出来的,
换上便装轻装,像一个叫花子一样挪移到东区自己的家门口等待孩子的光临;母亲从大学里讲课回来,换上服装到菜市场去,捡拾那些过时的风味品,这样的场景也可以导演出来,这是世界上多么伟大的一幕戏呀?
老师再次见到他的父母时,是在他家阔绰的大房间里,父母一脸尴尬,举止唐突,不知道如何向老师解释。
老师并未讲话,只是走过去,与母亲紧紧拥抱在一起。
老师依然向他隐瞒了所有的事实,少年穷则志坚,这是一句铁骨铮铮的名言,无论到何时都不会变质的。
糖蜜里裹大的孩子,无法体会到奋斗的历程是如此的艰难奇险,他们更不会想到有一天,父母的依赖就会像树叶一样从这个冬天里永远消失。穷苦是斗争的动力,这是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