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拾穗集 > §第七章 立春行

§第七章 立春行

立春,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正月节,立建始也……。”故标志着既是新春的到来又是新春的开始。

这日晨起,妻叮嘱我抓紧时间洗漱和用早餐,我心领神会,立刻将行动提速。原因有三:一是多年职业形成的习惯,晚上只要一看到书立刻目光如炬,或者一拿起笔写东西就亢奋不已,因此,每日不到子夜时分不肯入寐,周而复始,便养成晚睡晚起的积习;二是因患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症,早晨饭时要提前二十分钟注射胰岛素而饭后十分钟还要服药;三是昨天与时任天津市北辰区政协主席并被聘请为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研究员的魏积良约定,其上午九时左右由天津抵京,到寒舍小坐,再一同到位于西***36号的“张瑞龄(北京)书法艺术院”请其为他装裱好的《缀珠集书法小楷墨迹》折册题笺。

提起《缀珠集》一书,还颇有一段佳话。此书的正文仅有三千字,是魏积良从自己出版的《世说漫议》、《域外刍议》和《杜骗浅议》三部著作中的格言警句经过严格筛选和高强度提纯,并做了力所能及的扩充,然后按思想内涵编排出三十节,计百二十句,定名为《缀珠集》,拟正式出版。三千多字如果出版一本书,显然过于单薄,不成方圆,又难以成就;但是如果盛邀被誉为“当代中华第一楷书——张瑞龄”先生书写成精美的

《缀珠集书法小楷墨迹》与正文合二为一,文采风流加上书艺倜傥,岂不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同时,补充几篇书评,再出版还会单薄吗?张瑞龄先生以年届古稀,且声名遐迩,肯会为一个并非享誉世人的文学大家的文稿操觚吗?

然而,张瑞龄先生不仅慨然应允,而且还前所未有地将书写的原手迹馈赠给了积良君。

被看为难以做到的事情通过努力变成了现实,就是创造。《缀珠集》的出版,就充满着创造流程。

毋庸讳言,积良君对张瑞龄先生书写的《缀珠集书法小楷墨迹》视为瑰宝,前不久,他在天津庄重地装裱成折册,携上,特地由津抵京,恭请张瑞龄先生在折册的锻面上题笺,以便妥帖珍存。

今年的立春,令北京的气温居然高达十二度。天气晴朗,阳光普照。惠风和畅,暖意融融。在余与积良君乘车路过新华门时不经意地扭头注视红墙下茂盛的松树和玉兰树,发现玉兰树的枝头已缀满即将开放的花咕嘟,飘溢着泌人肺腑的暗香。中华门两侧的松树和玉兰是我二十八年前在****空军政治部从戎时参与栽种的。栽种时的玉兰还只是手腕般粗,如今却出落得身躯直径一尺左右,挺拔昂扬,风采无限。十时许,当我们来到“张瑞龄(北京)书法艺术院”,张瑞龄先生已经在书案前等候。当积良君展开装裱成册的《缀珠集书法小楷墨迹》,凝

目端详的张瑞龄先生不住地啧啧称叹,夸奖:“好”、“好”、“好”!于是,兴致所至,便欣然挥毫,先在折册的缎面上的宣纸竖条上写下“缀珠集书法小楷墨迹”,并在上款写明“魏积良著”,落款处写下“张瑞龄书”,又根据积良君将制作一个梨木盒的设想,单独在一张宣纸上写了一个题笺,以备复印雕刻。最后,我向张瑞龄先生提出,积良君不久将谢职,为专心创作,将布置间书房,取名“雨仁斋”,请先生题写斋名。先生闻问:“雨仁”为何意?积良君曰:雨,滋润也;仁,宽惠行德也。故“雨仁”,陶冶情操,修神炼性,品高德臻,至仁至爱。听罢,先生又脱口一个“好”字,落地成金。随即“雨仁斋”三个字遒劲率真的大字力透纸背,发华灼目。积良君凝目注视,怡悦地心情形象而生动地洋溢在脸上。

嗣后,我与张瑞龄先生和积良君合影存照,便握手辞别。

当走出“张瑞龄(北京)书法艺术院”大门,来到宽阔的***,午时的阳光愈发明媚。举目四射,***车流如梭,西北方向的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门前人群熙攘,不少年青人脱出冬装,穿着色彩纷呈的上衣和裙服;东北方面的玉兰树下有人在对着玉兰花蕾拍照。匆促的脚步,观悦的笑面,构成了一幅春天生气勃勃的画图。

立春,记录着2007年世人的脚步,也播撒着收获的期翼。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