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拾穗集 > §第一章 当代“中华第一楷书”——张瑞龄

§第一章 当代“中华第一楷书”——张瑞龄

文贵实,贵真。而撰写人物传记与报告文学,尤其要在充分调动与运用文学手段的同时注重真实,那怕是为人所知的细枝末节,也不能虚构和添枝加叶。真实是纪实文学的生命,也是文学的力量。

书写“八荣八耻”第一人

2006年3月的北京,清风拂面,垂柳如烟,桃花若霞,草坪绣地,碧湖蓝天,一派诱人的明媚春光。4日这天,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荣辱观是个里程碑的日子。

中共中央***、*******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郑重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高屋建瓴地提出的“八荣八耻”,新华社以每日电讯于9日公开发布,诏告于世。

当天,张瑞龄先生在位于***斜对面的西长街36号“张瑞龄(北京)书法艺术院”读后,灵敏的政治嗅觉和笃诚于胸的传统观念如电光火石,心臆中豁然一亮;又如平静的湖水巨石掷落,意绪中掀起巨大的波澜。他立刻意识到:在党和国家着力推进政治建设、民主建设和道德建设的时刻,****提出“八荣八耻乃为中华民族树立正确价值观高度概括,是树立****荣辱观之具体要求,对推动良好社会风气之形成、建设文明民主国家有极为重要之意义。此‘八荣八耻’之提出,必将成为国人尤其广大青少年之座右铭”。(见张瑞龄书写“八荣八耻”书折之跋)于是,他激情难耐地挥毫,一气呵成,以端庄秀美地楷体书写了“八荣八耻”。待他在“跋”的尾句钤罢朱红印章,又当机立断,拿起电话与其弟子田素学(华视伟业董事长)联系,并经与全国政协大会秘书处有关同志沟通及达成共识,连夜排版设计,印制出5000份书折,于11日赠送给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所有委员。

在全国政协宽敞明亮的会客厅举行的赠书仪式上,霎时间云集了闻讯赶来的首都新闻媒体的记者。当大会执行秘书长孙怀山从张瑞龄先生手里接过印制考究的书折,盛赞张先生美仑美奂的书艺和高尚的情怀。已是古稀之年的张瑞龄先生宽阔的天庭下浓眉炯目,满面红光。在记者如银蝶飞舞的闪光灯中,一副儒雅风度,谦和缄语,笑容可掏,没有丝毫的张扬与表白,似乎其所作所为都在情理之中,完全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之必然。

张瑞龄先生书写“八荣八耻”并向全国正协委员赠送书折的义举,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

嗣后,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委员会和北京市教委联名邀请张瑞龄先生将“八荣八耻”写成字帖,印数高达130多万册,赠送给北京市所有中小学生每人一册,并将这本字帖纳入全市中小学的德育课和书法课程。

当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委员们喜悦地得到张瑞龄先生书写的“八荣八耻”书折,抑制不住地啧啧赞叹,但有一些委员不揣冒昧地打听:能写这么漂亮书法的张瑞龄,是全国“书协”的什么人?

殊不知,张瑞龄先生在全国书法家协会没有担任过任何领导职务。其实,如今的在官界,不乏平庸者。为什么?正应民间口传的一句顺口溜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是不行,行也不行。”但是,张瑞龄先生却在时下的全国书法界尤其是楷书堪称“无冕之王”。

“滴石斋”的诠释

无论是在北京西***36号“张瑞龄(北京)书法艺术院”,还是在张瑞龄先生的府第,门楣正中都悬挂着一块鎏金“滴石斋”大字牌匾,熠熠放光,灼然夺目,撩人心魄,杜鹃泣血般地诠释着主人公六十余年如一日地在翰墨天地不竭的跋涉和以达“滴水穿石”这个古老箴言。

张瑞龄先生1936年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开平镇一个殷实的家庭。其兄弟姊妹六个,他为老幺。父亲张子文从事染料生意,虽然属于商贾,但却是读过四书五经的人。因此,他极崇尚“书中自有黄金屋”之信条,对他的小儿子张瑞龄寄予莫大的厚望。所以,在对张瑞龄的管教上,充分体现“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在张瑞龄刚满6岁,就严格给他规定,每天要不少于五、六个小时的时间练习毛笔字。张瑞龄的母亲虽然没有文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