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诗社门口。
看着赵令仪姗姗来迟,楚盈思立刻阴阳怪气的道:“有些人不要仗着自己有点才学就狂妄自大了,叫大家都等你来,得是多大的脸面呢!要我说……”
“抱歉,我走得慢了。”赵令仪不卑不亢的开口,将楚盈思后面半截话都堵回喉咙里,弄得她脸上一会青一会白,简直像开了染坊。
一旁的公孙云旗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将目光投向赵令仪身边的王尧,眼中掠过一丝讶异,不动声色的离赵令仪远了些。
“咳咳。”一旁的宋远轻咳几声,朝着众人说道,“既然人齐了我们就进去吧。”
他说话的时候眼角的余光看着赵令仪,见她脸上是一如既往的平静,才松了口气。
楚盈思悻悻地瞪了赵令仪一眼,她一向骄纵惯了,却极为好面子,当即冷哼一声,退回到人群里。
赵令仪并不搭理楚盈思,只一门心思的打量着眼前的诗社,偶尔跟王尧说两句话。
其他学子也注意到了王尧,都紧张兮兮的盯着他,只因对方的官服太过严肃。宋远也对着王尧躬身行礼,客气地问道:“大人也是去往书社?”
王尧礼貌地点点头:“去处理一下公务,正好替你们引荐。”
虽然王尧对赵令仪没有官架子,但对着外人,便自然而然的释放了官员的威严。
宋远招呼着学子跟王尧道了谢,一行人跨过朱红色的大门,行过月廊,来到那风雅之地。
映入眼帘的是红木窗扉,雪白纱幔。推开的门窗上皆刻有雕花,繁复精细,鲜妍动人。四扇巨大的屏风一字排开,分别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将大堂内的光景半遮半掩,加上紫金香炉里升起的袅袅烟雾,纱幔随风飘扬,宛如仙境一般。
彼时三三两两的人正聚集在一起,有的点评诗作,有的点评画作。忽听闻外面这阵凌乱的脚步声,皆是齐齐扭了头。见是年轻面孔的学生,面上便露出欣然的笑意。
其中一人放下手中的物件,朝着宋远打了个招呼,“宋兄,别来无恙啊。”
“赵兄,别来无恙。”宋远亦是以相同的礼数回应着。
被叫做赵兄的人叫做赵彦,字之文,是白马诗社很重要的一个人物,诗词造诣颇深。
“今日带着我天字班的学生们到这里来,还望赵兄多指点指点。”宋远说着,面上是礼貌性的微笑,从善如流的说着客套话。
这样的宋远让赵令仪有些陌生。
“哈哈哈。”赵之文大笑着,道了声,“好。”
他停住笑,看着宋远,一脸的严肃,“你知道,在下只在诗词上有些研究,如此一来,便考考你那些学生的诗词吧。”
“好。”宋远说着,扭头看着后边的一行人,道,“你们今日好好的答题,出彩者有奖励。”
这群学子们看着那些诗社里的文人雅士们,一幅跃跃欲试的模样。
楚盈思暗暗看了赵令仪一眼,脸上的好胜之色昭然若揭。她高傲的扬起下巴,目光扫过四周的文人雅士,暗暗发誓绝不会再让赵令仪抢了自己的风头。
此时赵令仪却神采奕奕的盯着前方,对那些丹青颇有兴致。对于赵令仪来说,奖励并没那么重要,能够来到这个地方,见识了他们的风采,这便是此行最大的收获。
另一边赵之文迈开步子缓缓地走着,脸上露出思索之色。他沉吟片刻,突然仰头望向远处,高吟出声:“咏春却道春将去。”
一群学生皆是皱眉思索着,时而有几人小声的交谈着。忽而见楚盈思迈开步子从人群中走出来,朝着赵之文欠了欠身子,道,“叹秋却言秋未至。”
说罢,楚盈思看着赵之文,脸上隐隐露出些许紧张,还带着些期待。
四周的同学听了楚盈思的对子,皆是暗自思索着,细细的斟酌着用词。她的句子虽工整,却不知哪里有些说不出来的感觉。
那些学生们说不明白哪里不对,自己也做不出比楚盈思更好的诗来,于是便奉承着夸奖楚盈思。
楚盈思得意洋洋,正等着赵之文的评价,便听到门口处有人鼓掌,紧接着便是一个温和稳重的男声。“句子很工整,只是缺了些意趣。”
这鼓掌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王尧。
只见这王尧缓步走来,他面上虽是带着笑,可楚盈思却觉得这笑容是如此的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