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掌上的芭蕾 > §第一节 蒙古包印象

§第一节 蒙古包印象

§第一节 ***印象

真正的好诗就如同这片叶子,夜虽然已经很深了,大多数已经沉睡但我相信总会有人醒着,他们的目光穿透茫茫黑夜直抵那片秋叶,看见了叶子与叶子的舞蹈,心灵与心灵的相互渴慕与诉说。

在去内蒙之前,我便知道我无法看见“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象了,因为季节不对,而且又在城市里。但是对草原的那种梦幻般的感觉还是被一路上的蒙古歌给钩了出来,腾格尔的歌只有在这通往草原的路上才会真正让人心动。

我们在呼和浩特只呆了三天,有两次机会走进***,城市里的***已被改良得跟间屋子差不多了,但我们还是被门口小黑板上那句暖人的话吸引进去,那句话是说:“包里暖和。”

我从没见过这么亲切稚拙的广告语。“包里暖和,”大家跺着有些被冻木了的脚说,“咱们快点进去吧,包里暖和。”

这间***很大,老实说给我的印象并不算太好。一挑门帘子走进***,迎面便撞见那台被金属支架固定在半空中的大彩电。那台彩电真很时髦,少说也有二十九寸或者更大。***里的内部墙壁是用带棱角的银白破璃装饰成的,一进去明晃晃的一片,转着圈的圆孤里哪儿哪儿都是你的脸,这不像***,倒有些像太空舱,像一间正准备飞往火星或者别的什么星球的圆型飞碟。

我们这一伙远道而来的人,围坐在“飞碟”中央唯一的一张大圆桌旁,等着上菜。这儿的节奏很慢,和我们心急火燎的性情有些不符。第一道奶茶上完之后,领了菜单的小姐就不见了,仿佛是从

“飞碟”的某个出口消失了。奶茶由另一个女孩负责倒,一杯又一杯,茶杯不能空,你刚一喝完就有人给续满,体现出蒙古人热情好客的民族习惯。

奶茶的颜色呈淡褐色,有点像浓淡适宜的麦乳精,味道可不像,味道是淡中微咸,我们同来的有的人不适应这味儿,只用嘴唇碰碰杯子边儿,就再也不敢问津。伊沙便是最秀气的大汉,闻不得那种味道,鼻子一皱一皱的,一脸很为难的样子。徐江对这种蒙古奶茶则有一种久旱逢甘雨的感觉,徐江当时正在感冒,手捧热呼呼的奶茶,一股暖流直往上冒。送茶的小姐就立在他旁边,像是在给他灌药,一杯接一杯,一气喝了八大杯。再不敢把那杯子喝空,生怕喝空了人家再倒。

菜上得很慢,手抓羊肉***地上来,颜色很白,抓起一块来尝尝,味道极好,是一种很纯粹的肉味,那种鲜不是放了味精以后的鲜,而是食物本身诱人的鲜美,吃起来很直接也很干脆,肉就是肉,别让花椒胡椒之类的来捣乱。

大彩电里放着最常见的MTV,而不是蒙古歌,这好像和吃手抓羊肉的氛围不太搭调。我们请那个蒙古女孩唱个蒙古歌,歌词我们听不懂,声音很高亢。

第二回进***是在某一天的晚上。我们出发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内蒙古的夜晚显得很神秘,幽静中略带一点沙沙的风声。车内的灯光很暗,把车窗外的城市衬托得剔透玲珑,每一座房子都好像是用透明的冰雕琢出来的,让人看着忍不住喜欢。

内蒙古的街道都是又直又宽的那种,很少有弯来弯去的羊肠小道,所以车子走得特别畅快。我搞不清方

向,只觉得汽车一直往远开。伊沙一直坐在我旁边谈诗歌和小说,当时好像是在热烈地争论着一个什么问题,但是等到后来我们一走进***,突然意识到诗歌和小说都不是在内蒙的天空下应该讨论的问题,在这时,没有什么问题和主义,在这里,一切都变得至清至纯,简洁明了起来。

内蒙包很小,是一排排编上号的。我记得我们当时坐的那个包是168号,这一回是真正的***,很纯朴,没有镜子,没有卡拉0K,进门就得脱鞋,然后盘腿而坐,地上铺着厚厚的羊毛地毯,整个地板就像北方的炕那样竟然一点点地热起来了。

我喜欢这种围成圆形的热气腾腾的***,坐在里面使人宁静,安然,思绪幽远。我对伊沙说坐在这儿想象电脑写作,你会觉得很可笑。从内蒙回到北京,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想碰我的电脑。看到机器上蒙了一层薄薄的灰,心中有种逃离似的快感。

我已经习惯了喝奶茶,并能从中品出一点点滋味来了。奶茶的味道很厚重,有点儿像写得很劲道的小说,一句是一句的,句句禁咬。奶茶一开始喝上去觉得味道很怪,既不苦又不甜,香味也很淡,但它那种醇厚的味道是别的东西所难以取代的。一杯杯地喝奶茶,就像是一遍遍地品着某种回忆,每一次都与上一次滋味不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