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ng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chūn风不度玉门关。这首《凉州词》,便是唐代玉门关的写照。唐代玉门关与立碑的玉门关并不在一个地方,唐代的玉门关位于瓜州县的双塔堡水库附近。但是今天确切的唐玉门关遗址仍未被找到,有人推测,它有可能在历史的流逝中已然永远消失。
因为此前的事情,队里始终双塔堡遗址因为1958年的双塔堡水库而遭到浸水的破坏,在这里原来有昭忠祠、龙王庙、马王庙、关帝庙、娘娘庙等古建筑,后来都因为年久失修而倒塌。现存的遗址周边情况已经被考察研究过,但这些地方一般会有一些并不太重要的古代残留物,给考古专业的学生练手正好。
学生们在遗址附近刨土,时而发现一些生活用品的残片,并不是有价值的古董,不过这些对于他们增长经验很有帮助。有些残片可以看出属于同一件物什,这些残片可以被用来练习复原技术。
在这样枯燥乏味的旅途中,虽然两国的考古队员一切如常,但是老九门的人都是人jīng,他们和考古队不一样,常年都是在生死里打滚,因此这几天在吃东西、观察露营地环境的过程中更显得小心翼翼,因此严重影响了队伍的热情。
老李头自从进入沙漠,也不再抽他的旱烟,而是拿着史蒂文给他的地图在看。从地图上看,玄奘西行的路线有一部分就是压着昆仑山脉和喀喇昆仑山的外围,这些地方在一千多年前都是佛教兴盛之地。待学生们收集到了一些素材后,吉普车便沿着葫芦河往上游方向走。
在上游方向,有古代的五烽燧遗址。当年的玄奘只过了第一烽白墩子、第四烽马莲井和第五烽星星峡。在今天,白墩子和马莲井都已经建成了火车站。
白墩子遗址矗立在离河岸不远的地方,河流水草,蓝天白云和huáng沙土墙形成了qiáng烈的视觉对比,更显得这处遗址悠远而空旷。
也许是宜人的景色舒缓了不安的情绪,来到这里,考古队里一直弥漫的低气压得到了一些缓解,队里的人三三两两下车拍照,合影留念。
在离开前,老李头应史蒂文的要求,给全队拍了一张“全家福”,按下快门的一刹那,不论是否真心,队员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到达古代西域前的最后一个烽燧叫星星峡。星星峡所在地有一个名字就叫星星峡的小镇。这个小镇在旧时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休憩站。
在这里,队伍稍事整顿,从各个遗址带来的一些并不是太有价值的碎片被拿来现场练习文物修补,队员们接到的通知是这些东西无论能修补与否,都暂存在星星峡镇上,由这边的相关部门保管。队伍将在三天后再次出发。过了星星峡,便进入新疆境地,也就是古代的回鹘、西域地界了。
9、第三章.前往高昌
第三章.前往高昌
说是重走玄奘西行的路线,到底还是与当年有了很大的不同。玄奘当年穿越流沙域莫贺延碛,到达旧日罗布泊边上的楼兰古国,再向西行进至高昌,也就是今天的吐鲁番附近。流沙域在玄奘的笔下是“上无飞鸟,下无走shòu,中无流沙。”“夜则妖魅举火,灿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若时雨”。
在古代没有定位和呼救的工具,在这里走错路打翻水囊就是等死。这时的考古队毕竟不是上个世纪的探险队,这些绝域中的古城文物也被掠夺得差不多,流沙域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遗址;经过讨论,考古队决定沿着公路直接长途奔袭至高昌故城,在那里附近有高昌故城、jiāo河故城、古代佛窟、阿斯塔纳古墓群等多个遗址,最重要地是,在阿斯塔纳众多贵族的墓葬均被发现,高昌王的墓却一直没有被找到。
这也正是这支考古队此次西行的一项重大目标,希望能够找到高昌王的墓葬。
吉普车队开了一整天,中途遇到了一次不大的沙bào停车等待并吃过一回gān粮,在天黑时分到达了目的地。目的地是高昌故城附近的一个村庄,离高昌故城很近,而阿斯塔纳古墓群离高昌故城只有6公里。
因为民族宗教等问题,当地人对外来者并不是那么友好。所幸张起灵所扮的老李头很有一套,跟当地几个五六十岁的人很快打成一片,用一个比较高的价格租了村子里的驴车,还请了两个当地人第二天一同前往高昌故城。村里有个政府派来的工作人员来做民族关系工作的,在这里定居了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村子里也有自己的房子院子。晚上他们就扎营在这个工作人员家的院子里。
这天晚上齐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