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通畅的道路,官辰宇又号召村民大胆地将自家树林的树林伐了,几大家人租了一辆容纳几十吨的大货车进村托木材去省城卖。
村民们没想到第一批木材就卖了一个好价钱,这比平时一些开着拖拉机进村收木材的人给的价钱高出了几倍。
村民头一回尝到了甜头之后,感激官乡长的正确领导之余,回去便更加肆意地砍伐树林,官辰宇自然也意识到这一点,便亲口对大家讲了许多肆意砍伐树木又不继续栽植所造成的一些严重后果,因不放心有些村民急于眼前利益,仍是不听他的劝阻只砍不种,他亲自带着秘书到各个村庄监督种树的进度。
村民看到乡长整天工作那么忙,还要抽时间出来监督某些不自觉的村民,感动不已,慢慢地,只砍不种的现象减少,村民们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但凡砍了之后,就会立即在旁边种上一棵小树苗。
——————————————————————————————————————————
亲们,不知道今天结局,是明天,稍后还会有一更,要不然,明天可能写不完呢!呵呵……
182章 去绵羊乡看孩子他爸
182章看过用得。
考虑到乡亲们,光靠砍树卖树,一来资源有限,二来靠木材得来的钱,只能改善一下生活现状,并不能真正过上小康生活,若想要每家每户都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富足生活,还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于是,经过官乡长多次下乡考察,又发现了新的商机,那就是河堤那里的柳树资原丰富。秘书以为乡长又在打柳树的主意,要卖它们,立即摇头说道:“乡长,柳树没人要,卖出去连白菜价都比不上了!”
官辰宇便抿唇笑道:“谁说我要卖树!”
秘书疑惑了,可看到乡长那神情,又不敢多问,便免着好奇跟着乡长第n次下乡去。
这次官辰宇来到铁牛村,并让村长将村上的编织能手都召集起来,并给他们开了一个会,问他们能用竹条编成各式各样的竹篮竹篓,那可不可以把技术再提升一下,想出更多的编织花样,并用编织材料就用河边上那些取之不尽的柳条儿。
铁牛村地处偏远山区,这里的农民出过远门的都不多,祖祖辈辈在这里耕作,他们只知面朝huáng土背朝天,继承着祖辈传下来的传统技艺,他们十里八村,除了村长家里会一些现代化的电器外,其余的家庭里都一贫如洗,家徒四壁。
他们觉得能用竹条编织竹篮竹篓已经很神奇,乡长居然让他们用柳条编织,一边产生质疑,一边又动手摘了一些柳条回来,按着竹篓的样式编了起来。
没想到编好后比竹篓还好,在速度上又省了许多工序,快了许多。
官辰宇对那个用柳条编出来的篮子很满意,随后他又让另外几人分别编了一些小工艺品,带了回去。
将柳条编织的工艺品带回乡政府之后,在许多人不理解的眸光注视下,官辰宇用自己的高清手机给那些工艺品分别拍了照片,再通过手提电脑传到了网上后。
他再联系昔日在哈佛上过学的同学,让他们帮忙寻找一下柳条工艺品的销路。不过,第一pào并未打响,同时将他的照片下载下来后,在国外各大市场进行推广,可效果并不明显。
官辰宇便总结了,柳条工艺品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编织品,若要将市场放到国外去,就必须将产品进行jīng加工。
因此,官辰宇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在村民那里筹备了一笔为数不多的资金,又让林小烟给他汇了十万过来,地点就定在铁牛村的村口,造成了一个简易的加工厂。
加工厂分为五大块,一是原材料加工,二是编织工艺,三是织后漂染颜色,四是jīng加工,第五也是重要的环节,就是将一条条普通柳条编出来的工艺品,进行jīng美的包装,让它们的价值在瞬间得到质地提升。
一条条简易的柳条,有了五大加工环节后,官辰宇再次将现在的成品样品图片,通过网络发给国外的朋友,结果不到半天的时间,朋友那边就有了消息。
有好几家国际大酒店看上了官辰宇图片上的绝大部分的工艺品,并希望能通过网络与官辰宇面谈。官辰宇自是求之不得,双方约好时间后,他与美国某酒店的总裁进行一次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流利英语jiāo流后,第一批由美金支付的订单便通过e-mail发了过来……
秘书一早并不知道官乡长是美国哈佛出来的高材生,所以他对乡长流利的英语赞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