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理论考试,也可能是为了便于量化成绩,这次比武竞赛的科目大都是机件拆装。
机械专业主要有三项:主机轮拆装、防滑控制盒拆装、刹车组合件分解与检查;特设专业的变流机拆装、电子专业的塔康收发机拆装,军械专业的机载航炮拆装与擦拭……
第二天上午,停机坪34号机地标处。
张昊对临时组建的六人“最强”机组,包括那名担任“裁判”的质控员,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动员讲话。
飞机被千斤顶顶了起来,前设备舱盖打开了,机背、机腹蒙皮也被打开了……这个“最强”机组开始了疯狂的“岗位练兵”模式。
这些机件设备的拆装,其实在日常的维护保障中,并不是经常性工作,即便这些设备因为故障而更换,其拆装的过程也都是追求质量,并不赶时间。
而比武竞赛,时间却成了一个最为重要的量化硬指标,只要整个拆装过程中没有明显差错和违规,时间,就是评分标准。
因此,方林等人练习的目的,就是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快、更快!
“拆卸防滑控制盒准备完毕!”
“计时开始!”
……
“好!”方林竖起大拇指示意拆卸完毕。
“2分43秒!”
“拆卸塔康主机准备完毕。”
……
“好!”
“1分55秒!”
……
退场回来后,方林的六人“小组”就聚集在小会议室,背法规、学规程、钻业务。
这让方林有一种之前在学校时突击备考的感觉。
就这样,原本大张旗鼓、上下各级都非常重视的群众性岗位大练兵活动,经历过层层动员和一次全员理论考核后,就剩下每个中队的几人“小组”在强化训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