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尊我辩退了佛教徒,那我岂不是成了坏人中的坏人?黄俊明顺势将手中的纸卷好,在金蝉子的脑袋上重重的敲打着说道:“人的修行重在于行动,而不在于辩论,如果是真理,没有必要每天去争辩,一天到晚争论不休,也未必能辩论出来什么是真理。一切真理在于证道,只有修身修心,才能真正的领悟。想必天仙宫内想要出去参加争论的不少吧?你可以将我说的转述给他们。如果他们听了这话还要执意去参加辩论的话,那就去吧。”
金蝉子应声退下,不久整个天仙宫原本因为佛道论争而亢奋的道士们都渐渐的静下了心。不在吵嚷着去参加辩论。在加上天仙宫每日人来人往,自然又将黄俊明的这一番话带了出去,道教的道士们随即也就撤出了辩论。毕竟《道德经》可是道家圣经。肯定说的是对的,再者黄俊明此时在道教的声望可是一时无两。道教人士自当尊从。
不过这道教一撤,那些参加辩论的儒生可就苦了,没人为他们指引佛道典籍。自然是节节败退。不过还好,在说和做的方面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是一样的。不久就有人翻出了《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这下,连儒家也从这场大范围的论战中挣脱了出来。将还在莫名其妙的佛家留在了辩论场上,备受冷风吹。
若说佛家不想撤出那是假的,不过谁叫佛理是越辩越明呢,只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还给天下人留下了个只说不做的印象,在这场争论中可是输了个彻底。
——————————————————————————————————————————————————————————————————————
第二更,求,求,求,求!还有非常感谢投三江票的几位朋友的抬爱。西南只是业余写手,催更的话字数多了实在是撑不住。每日两章差不多就已经是西南的极限了。毕竟西南还要做些其他的事情,不能长时间的在电脑前面码字
正文 no、76 李世民登基
no、76李世民登基
若问黄俊明最为期待的事件是什么?告诉你!是亲眼看到被称作“天可汗”的李世民登基称帝,可是真正的到了李世民登基的这一天,黄俊明却有些退缩了。不为别的,只因为这天没亮就跑到这皇宫之中挨饿受冻,光是这点就让已经习惯睡觉睡到自然醒的黄俊明有些疲惫。
等天地间第一缕阳光照到皇宫时,李世民的登基仪式总算开始了。人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装。这李世民一身滚龙皇袍,确实有那一代明君的样子。
按常理来说,新帝即位首先要颁布旧帝遗诏,可李渊还好好活着呢,颁布遗诏这一说自然不成。这可难为了大唐的精英们,最后一合计,这没有遗诏,那就直接受传国玉玺吧。这个更简单明了易操作。于是就造成了现在这样,太极殿内一个身着龙袍的老皇帝静静的坐在龙椅上。太极殿外一个身穿龙袍的新皇帝呆呆的站在殿门口。
“吉时到,授受传国玉玺。”太监那尖细的声音划破清晨的寂静。
李世民整理了一下衣冠,身后跟随者一众原秦王府属臣。大踏步的走进太极殿。而此时的黄俊明却早已在太极殿内和一些武德老臣一起站在李渊的龙椅下方,原本按照黄俊明的意思是和李世民一起进殿的,可礼部官员死活不同意,非说李渊是天下玄门总领袖,黄俊明是天下玄门领袖。自然应当和李渊一起等着新皇。
没办法,黄俊明也值得和一众老臣们看着李世民带着属下们雄赳赳,气昂昂的走了进来。
“儿臣参见父皇,祝父皇万寿无疆。”李世民带着部众们跪在龙椅的台阶下面,叩头说道。
李渊反复抚摸着手中拿一方用黄绸子包裹着的大印。似乎有很多不舍。“世民,今日朕就将这大唐的一切托付给你了。从今以后你就是大唐的新皇帝,朕老了,没多少日子了。”李渊从龙椅上走下,手中紧紧的攥着那包裹住传国玉玺的黄绸,走到李世民身前。眼角间似乎还泛着泪花。突然神情一肃,朗声道:“世民,伸出手来。朕将朕一手创立的大唐赐予你!”
说罢,重重的将传国玉玺放在仍然跪在地上,低着头却高举着双手的李世民手里。玉玺本来不重,却代表着大唐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的一切,自然重若千钧。
传完玉玺的李渊在太监小耗子和几个老臣的陪同下走也不回的走了。此后几十年内,这太极殿就是李世民的了。除了黄俊明,没有人注意到李渊在给李世民玉玺的时候说的是“赐”。也没有人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