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广林的计划就是从城内下手。城门高铸难以攻破,但是人心却是最坚硬也最脆弱的东西。不是所有高门显贵都跟于国公似的忠于女帝,早有对女帝不满的家族想要富贵险中求,谋个从龙之功。
待他们谋划好了要里应外合打开城门攻进城内时,乌沛突然杀到了跟前。
周吕两国都傻了。
城内正孤注一掷,仗着身份跟守城将士撕打的显贵们也惊呆了。
不是说乌少主已中毒不治了吗?这外头喊的乌大帅又是谁啊?莫不是那个靠美色上位的乌家小公子?一定是了!听说他赶回乌国打蛮夷了,那一定是他承了其姐的大帅之位,没错,一定是这样!几家自觉身份高人一等的显贵们认定自己所想,换成乌沛他们还会惧怕,对于乌越这个女帝的男宠,他们丝毫不惧,于是依然不停止地攻击守城将士。
守城将士一开始顾及他们的身份没怎么反击以自保为主,被逼得节节后退,战况一面倒。不久后得了上头的指令就完全不留手了,反击得十分凶猛,两边越打越火大,都杀红了眼,主街上尸横一地。
百姓们躲在家中瑟瑟不安,家里屯粮吃完了的也不敢出门去买,硬熬着,祈祷这场叛乱快点结束,天下太平。
倒是也有宵小之辈趁乱为祸,但是被刘义带领巡城的宫中侍卫逮住当场格杀了,并放话说抵御叛军是军人的职责,百姓受此无妄之灾是叛军无德,乡亲们在家闭户不出即可,但凡有此等宵小之辈,全有他们这些吃皇粮的来解决。
“且陛下不日即将回宫,这帮反贼没几天好日子过了!”
百姓们有没有听进这碗鸡汤话不知道,那几个小贼之死确是震慑了一大批贼鼠,再加上刘义安排人不停巡逻,城内就甚少发生盗抢之事了。
只不过老实地依旧老实,不安分的还是瞎蹦哒。以刘义的身份也拦不住那帮作死的贵族老爷们。在听到城外传来乌大帅来救援的消息时,刘义果断加入城门下的乱斗。
早看这帮家伙不顺眼了,平日里眼高于顶不说还不把他们内侍当人看,此时不趁机撒气更待何时?他十分小心眼地让手底下人使阴招,专往外表看不到的要害地方打,当场死了是命好,没死的往后也是要瘫痪半残的,再等到各部衙门审完,论罪也活不了,不如就趁此把往日都仇怨都报了,还不用担责任。
城内城外的反贼叛臣此时都有个共同的念头——那郑国的毒药莫不是年久失效了不成!不毒死也该毒个半身不遂吧?可乌沛这杀神不仅活着还跟以前一样活蹦乱跳!简直岂有此理!
于国公久离战场,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也凌然不惧,接到暗卫报上来的消息后,果断联系了宫里的刘义,邀了一帮保皇党,合力封了灵都城四门九阙,集合了各处可用兵力把守各门,重点防御东南两门。保皇党以于国公为首,听其调令,还算是把控住了灵都城,死死挡住了叛军凶猛的攻势。
于国公面上看着成竹在胸,实则心里也没底。灵都城内虽有城备军,宫中还有侍卫队可用,再加上他于家养在府里的老兵们,即便他们能以一敌十,对比叛军的数量依然不够看。
不知于乔收没收到他的信,也不知陛下能不能及时赶到,叛军数量太多,且城内人心惶惶,拖的久了总会有小人钻空子给叛军递消息开后门,将士守城总有疏忽的时候,此等小人防不胜防。要是援兵能早点赶来就最好了……
于国公正忧虑着,忽然就见东面冲来大批人马,很快就跟叛军侧翼撞上了,立马就混战到一起,且战力勇猛,战队有序,不消片刻就把叛军侧翼分而瓦解,给了叛军一记重创。
于国公在城楼上看得分明,为首的大将一身红衣,手中长刀烈烈生风,一马当先,所向披靡。
这、这是乌大帅!
于国公心里的大石陡然落地,立刻就底气十足了。并将此消息让人大声嚷嚷传开,借此鼓舞己方士气,打压敌军战势。毕竟大宇朝谁没有听说过战神之名呢?
也不必等叛臣偷开后门了,于国公命人打开城门,亲自领着城内守军跟援军配合着杀向叛军。
有乌沛带头,士气如虹,打得周吕国叛军抱头鼠窜。
吕国国主第一个怂了。他跟齐广林自小就蛇鼠一窝,做事从不动脑,什么都听齐广林的。就连齐广林当年密谋造反的事也有他一份,只不过齐广林咬死没把他供出来罢了。如今他对齐广林更是言听计从,对于攻打灵都城一事眉头都没皱一下就答应了,全程出人出钱不出主意。这回遇上硬茬子照旧慌得没了主意,混乱的战场中也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