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手腕,让茶汤在盏子里打着不偏不倚的旋子,并没有要喝的意思。
“先生有话不妨直说,丹玉身上还有皇上吩咐的差事,不能多作逗留。”
不知是不是察觉此地气氛不详,又或是不愿再被那主人肩头上的血瞳寒鸦盯着,丹玉也不再拐弯抹角,甚至说完便抬步要走。
“欸?!独溟阁虽然鄙人这个废人所管辖,可也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好似是故意作对一般,独溟阁的主人已经知道丹玉急着离开,却偏偏还要拦住他的去路。
而且,并不需要他亲自动手。
阁内院墙上攀延着的,不合时令的枯藤,此刻突然就“活了过来”,枝枝蔓蔓地顺着丹玉的袍角就缠到了他身上。
“嘶……嘶……嘶……”
十分诡异地,丹玉亲眼看见这一点点缠上来的枯藤蜕变成了吐着信子的毒蛇。
“别过来!滚开!都给我滚开!!!”
“滚啊!!!滚开!!!”
好似又回到了当年和一群孤儿挤在蛇群里无助的那一刻,丹玉卷起了手中的拂尘,不停朝着自己身下挥扫,动作愈来愈大,力道也愈来愈强,到最后,也分不清究竟是蛇还是他自己的腿,只顾着死命用拂尘抽打。
然而,同样的景象,在独溟阁主人的眼中却是不一样的。
他所见到的,是丹玉被盘根错节的枯藤给绊倒在地,他自己正倒拿着手里的拂尘,狠狠抽打着自己的双腿。
显然,这是茶汤的功效。
“啧啧啧,小乖乖,好了好了,我知道这丹公公的命得留着……”
肩头上的寒鸦,用着爪喙轻轻抓挠起了主人的耳垂,那样子,像是在求情。
“啪!”
兀地一声响,好似是一个不小心,主人手里的茶盏子脱了手,粉碎在了地上。
这一响,惊去了愈是挣脱就缠人缠得愈紧的蛇藤,亦是惊醒了陷入幻象当中的丹玉。
“丹玉还有差事在身,先走一步了!”
浑身满是土叶,丹玉狼狈不堪地起身,身上窝出了一衣的冷汗。不等面前这自称“独溟阁主人”的人说些什么,他便匆匆走了出去。
“罢了罢了,这皇帝身边的人一个个可真没趣,等下次再来……”
独溟阁的主人又伸出来一只竹节指,挠痒痒似的,摸了摸自己肩头上停着的寒鸦的小脑袋。
一人一鸦的身影,随着轮椅的“吱呀吱呀”声,再度消失在了一片昏堕的日影中。
另一边,轩辕珷才刚刚摆脱,打发走了寝殿书房里的一干大臣。
争议无他,纷纷都进言停了那正建着的“摘星楼”。
先有枯旱霜蝗,又是刚刚收复兵权,北有狼戎环伺,南有一汉之隔的梁国虎视眈眈,南疆更是多年按兵不动,大有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的意思。
一班文臣武将,就算不想着尽忠为君,也都想着自己上上下下的一大家子和自己的脑袋。你一言我一语,都劝起了轩辕珷不能劳民伤财。
真可笑,自登基以来,这种话还是轩辕珷头一回从这么多大臣嘴里听到。
原本,他今日召来这些大臣,是为了加紧修葺自邺城矜河起头的“矜渠”,以防将来不时之旱,更为方便玄国往来漕运。
可他的好丈人,褚相大人一开口,劝起上议停工“摘星楼”,那么这本就搁置了有些年头的“矜渠”,又被众臣的慷慨陈词给堵了回去。
“许赫,你说,朕真不是个好皇帝吗?”
御书房内,没了闲杂人等,轩辕珷也干脆是直接摆摆手,示意着下首的许赫走近些。
然而,许赫却仍旧好端端地站在那儿,与谢瑾并立。
“皇上有心为民,仁孝可鉴。”
许赫心里知道轩辕珷指的是什么,可他不善言辞,只好两件事都不表态,也不多言。
“噔噔噔……”
平常敲惯了膝头的指节,此时正拿着一枚黑子一下又一下地敲打在紫檀棋盘上,另一只手正支着歪斜的脑袋。
“谢瑾,那你呢?你也是这么认为?”
轩辕珷将头偏向了谢瑾。
“黎民万首,皆盼天恩。摘星一楼,是为全孝,一切全凭上意。”
“啪!”
听够了换汤不换药的陈词滥调,轩辕珷将手里的黑子扔回了棋奁,两边的眉头仿佛解不开了。
“那班大臣如此,就连你们两个也要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