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的经验,摔跤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因为长期的训练,在我的身体反应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快速的自我保护机制。
只要是摔倒,一定要放松,然后,滚出去!
只有这样,才不会收到类似于骨折骨裂的严重肢体损伤。
因为摔跤,我的身上,最常见的是擦伤,龙沙公园旱冰场的轮滑场地是水磨石场地,一旦摔倒,最多是擦伤。
如果说这三十六年来,我受过的最严重的伤损,有两次。
第一次,左手掌大拇指根,因为单手侧手翻,我用的是左手,有时候不太严重的摔倒,我会习惯用左手撑地稳住平衡。
因此,左手大拇指根曾经有半年时间是肿胀的,经常是还未等完全消肿,又继续摔肿。
后来,半年后消肿一看,左手拇指根软骨错位。直到现在,左手的拇指和小指指尖,相对的时候无法闭合。
因为软组织错位,导致整个右手掌呈现一个方形。
第二个,就是在这个波浪桥的第二个波浪。有一次练习空转,由于运动性疲惫,身体在空中失去平衡,整个头部直接对着波浪桥的护栏撞去!
在撞到扶栏的一瞬间,我急速地一扭头,险险地擦着左耳朵上侧滑过!
虽然擦到了头部,当时在场地,身体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但是,回到家,当天有些嗜睡。
开始我还以为是运动过度的后遗症,后来,连续一个多月,小脑的平衡出现了异常。
平时走路,运动都没什么太大反应。
一旦我运动后静止下来,站着不动,身体却感觉要向前或者向后倒。
那时候还小,不知道这是很典型的轻微脑震荡的症状。
这种小脑短暂失控的现象,足足持续了半年。
波浪桥的空转练习,最后的成功率稳定在八成,但是只有一周半。
时光匆匆,转眼既过。
在龙沙公园旱冰场练习的第四个年头,旱冰场换了四任的承包者。
在龙沙公园旱冰场,我度过了四次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逍遥日子。
夏天,我的有半个南方血统的白皙皮肤,被晒成了非洲难民样。被汗水打湿的运动背心,一天下来常常都是汗渍盐碱白花。
冬天,在龙沙公园旱冰场,特别的难以度过。
除了经常性的清理积雪之外,每次运动后,那被汗水打湿的毛裤,到家门口之前都被冻成似铁寒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