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明皇弟 > 第八十五章王轼督黔平西南

第八十五章王轼督黔平西南

果真是这样,儿子当上了太子,作为亲生父亲的齐王在大明的权势跟皇帝没什么区别,妥妥的就是一字并肩王。

齐王掌权后,按照他的性格。新学肯定会改变整个大明今后的科举内容,明年的乡试肯定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将直接影响到官员们的家族晚辈的命运。因此,东方刚泛鱼肚白时,就有不少官员已来到午门外。

寅时一到,只听得三通鼓响,午门立时洞开。禁军旗校早已手执新式步枪先行护道排列,盔甲兵器光芒耀眼自是不容逼视。鼓声刚停,两匹披红挂绿的朝象被御马监的内侍牵出午门,在门洞两边站好,各把长鼻伸出挽搭成桥。

此时御钟响起,够级别的显官大僚肃衣列队从象鼻桥下进了午门,不够级别的则留在原地看个眼热。移时,礼部鸿胪寺官员清点例朝官员人数之后,手持黄册名簿报了进去。不一会儿,传旨太监孙彬便来到皇极门外的台阶上,尖着嗓子喊道:

“皇上有旨……召内阁、五府、六部众皆至……”

一听这旨意,在场官员都知道皇上要在京的所有官员一个不落全部到场。这种情形,只有皇上要宣布重大事情时才会发生。众官员先是面面相觑,接着又都忍不住交头接耳,叽叽喳喳议论声一片。

李东阳作为百官之首,早朝位置在金台御幄旁边,与皇上只有咫尺之隔。此刻只见御幄空空,撑张五把巨大金伞以及四柄大团扇护卫丹陛的锦衣力士也没有登堂入室,看样子,今天的阵仗很大。

昨天一整天,他是在兴奋与焦灼中度过的。正德皇帝一直没有子嗣,这已经成了内阁的心病,昨天正德皇帝单独召见他,表达了他的意思。李东阳是举双手表示赞成的,如今大明国力蒸蒸日上,美中不足的是帝国没有继承人,这个时代最讲究的就是传承。如今正德皇帝打算立太子,确定了继承人后,可以确保将来政权可以平稳过渡,对于他李东阳来讲,这就是最大的功业,他将因此而名垂青史。

一个人闷在心里久了就想说话,李东阳挪步到东檐柱前,这里是大九卿例朝序立之地,只见英国公张懋、定国公徐光祚、户部尚书梁储、兵部尚书杨一清、刑部尚书费宏、工部尚书靳贵、都察院左都御史蒋冕、左副都御史刘宇、东阁大学士毛纪,这些京师一等衙门的堂官都已依次站好,看见李东阳过来,纷纷作揖相见。

这帮子九卿里头,除了英国公张懋和定国公徐光祚是世袭勋戚另当别论,开科进士荐拔官员里头就梁储与蒋冕两人的资历最高,两人同是广东人,且都是不阿附权臣的德高望重之士。李东阳走过来,首先便与他们寒暄。

李东阳笑盈盈对梁储说:“叔厚兄,前些时听说你写了草书《小门深巷巧安排》卷轴,在士林中颇为流行,我一直说过来看看,却还未曾见得。”

梁储拈须一笑,答道:“老夫今年六十有九,已是行将就木之人,总想的给后人留下些什么,琢磨来琢磨去,这才写成一札草书《小门深巷巧安排》,纯粹是自娱自乐,没想到竟在士林中传得沸沸扬扬,连首辅大人都知道了,实在让老夫有些惭愧。“

李东阳本只想寻个话头道个开场白,压抑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却不成想引来梁储这番一本正经的回答。他并不想就此攀谈不去,但又不得不敷衍,瞥了一眼仍是空空如也的御幄之后,又勉强笑道:“听说梁公的幼子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帝国行政大学经济管理系,叔厚兄后继有人,何愁不会光大门楣,不谷可是羡慕得紧哦!”

“哪里哪里,犬子这才刚刚起步,以后是否有所作为,还得看他将来的造化。不过这新学嘛,尤其是那策《政治经济学》,老夫看了犬子的教材,也觉得甚是有趣,很多经济上的问题,读过这本书以后,两下一对照,顿觉茅塞顿开,的确是门高深的学问啊!”

“叔厚兄所言极是,这的确是门学问,”站在旁边的蒋冕这时插话道,“在下也只读了一遍,便感触良多。以前的程朱理学的确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新学确有可取之处啊。说句实话,不管是新学还是程朱理学,只要继续科举,毕竟还是读书人的事情。老夫实在想不通,有些人怎么就转不过弯来。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哦,对了,宾之兄,皇上真的已经下决心了。”

蒋冕说着说着,突然话题一转,绕到立太子的事上,李东阳有些错愕,但他还是微笑着点点头。蒋冕颔首捋须笑道:“这可是百年大计呀!皇上英明!如今国力蒸蒸日上,大明帝国有了储君,人心更加稳定。这辉煌的盛世能够延续更久一些,首辅大人辅佐两代皇帝,助陛下开创盛世,这青史之上当仁不让必为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