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明皇弟 > 第八十二章齐王的西南战略

第八十二章齐王的西南战略

云南以后,米鲁和当地的另一个土司阿保好上了。

这时候的隆畅已经年老,就让儿子(非米鲁所生)隆礼继承了土司的职位,并且让儿子接米鲁回来,谁曾想隆礼来到米鲁家后,也和米鲁勾搭成奸,就这样,三个人其乐融融,米鲁、阿保、隆礼三个人过上了“小三口”的幸福生活。

老隆畅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率兵攻打阿保的地盘,烧掉了阿保的寨子并杀死了躲藏在寨子里的亲儿子隆礼。米鲁闻讯大怒,与阿保合伙攻打隆畅,毒死隆畅后干脆扯旗造反,自号“无敌天王”,对抗朝廷,进而演变成一场叛乱,规模越来越大,变成了危害西南云贵两省的大叛乱。

任何偶然事件的背后,都有其深层次的必然因素,米鲁之乱也不例外。首先,朝廷为了巩固在贵州的统治,从明初就开始以卫所制度屯军屯田于贵州,推行“汉化政策”,必然会招致当地少数民族的反抗,且这种反抗在有明一代,可以说是此起彼伏。其次,朱元璋从建国之初就大杀功臣,这种“王霸权术”运用到地方上,以平衡地方土司与世袭军官的权力,必然会削弱地方两股势力,而朝廷坐收渔翁之利。

最后,明初对卫所武官犯法,处罚并不是太重,这必然会助长一小部分卫所武官的骄横,以至于无天无法,与贼妇米鲁勾结。这些因素也是米鲁之乱,现在为害甚深的重要因素。

弘治十五年后,朝廷虽然进行了军事改革,但像云贵这些南方偏远地方,因为当地情况错综复杂,各种势力交错,民族复杂,朝廷的掌控能力不够,为了地方的稳定,保证其它地区的改革顺利进行,云贵还保留了明初时期一些兵制和卫所,基本上是维持了现状,不触及当地土司的利益。

俗话说的好:是脓就要拔,否则总会溃疡的。果不其然,时间进入正德七年后,还真就出了事情,而且,根据最新的情报,缅甸宣慰司参与了这次叛乱。收到情报后,朱厚炜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他隐隐记得,缅甸宣慰司就是在十六世纪初脱离了大明的控制,难道历史又回到了它原来的轨迹?让中国痛失一个在安达曼海港,同时直面印度洋的战略要地。本来可以成为两洋国家的大明帝国,终究成为了太平洋沿岸国家。

缅甸宣慰司是明朝在西南边境所设的六个宣慰使司之一,即:车里宣慰使司、缅甸宣慰使司、木邦宣慰使司、八百大甸宣慰使司、孟养宣慰使司、老挝宣慰使司之一,隶属于云南承宣布政使司,辖地即后来的缅甸阿瓦王朝所管辖的缅北地方。

在原时空的嘉靖五年(1526年),缅甸宣慰司为孟养、木邦、孟密三家土司联合所灭,辖地为三家所分。宣慰使莽纪岁之子莽瑞体在战乱中潜逃,奔东吁母家,建立东吁王朝,从此缅甸结束明朝统治,走向了独立和统一的道路,大明也因此失去了印度洋上的出海口,成为了纯粹的太平洋沿岸国家,当时根本没有人意识到这个位置的战略意义。

而朱厚炜来自后世,他很明白印度洋的重要性,如果华夏在印度洋上有一个出海口,后世面对大国竞争时,要少多少麻烦。他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这种优势,他必须要保障下去,否则他就是白来了。

在船上一路研究地图,一边写奏章分析缅甸宣慰司重要性,他越写越激动,想起来就热血澎湃。他一定要劝说朝廷借平叛米鲁之乱,重新接管六大宣慰司,彻底将其纳入大明版图。

他打算花十几年时间,通过铁路把这些地方连接起来,一句话,就是加强中央的控制,同时将这些地方都纳入大明这个体系中来。这样的话,不管将来怎样,未来的中国和后面鹰酱一样,也成了一个直面两洋的国家。这不仅仅是开疆扩土,而是在世界争霸时,让中国在战略上取得先手,从而让华夏立于不败之地。

后世的中国实在有太多的遗憾,我们中国丢失了太多的地方。譬如缅甸军民宣慰使司,作为明代地方行政机构,为明朝在云南边境所设的”三宣六慰“之一,明成祖时设立。明洪武二十七年(,直属布政司。永乐元年,缅甸头目那罗答,遣使郎寻蹇来朝贡方物,以木邦孟养阻遏贡道为辞,上优诏答之,为开立缅甸宣慰司,以罗塔为宣慰使。其辖地“东至木邦宣慰使司界,南至南海,西至戛里界,北至陇川宣抚司界。

自司治东北至布政司三十八程,转达于京师”(《读史方舆纪要》)。宣德五年(1刺贡方物,自是始以莽为姓。

进入十六世纪后,大明帝国就开始丢失这些地方。原时空,明世宗嘉靖初年,缅甸宣慰司由莽纪岁,即瑞难乔信担任宣慰使,驻阿瓦城(今曼德勒附近)。嘉靖五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