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之世啊!”
朱厚炜抬头看像浩瀚的星空,喃喃自语“是的,这就是大争之世,我们每走一步,甚至会决定这个世界未来上千年的走向,一旦错失了,我们就是华夏的罪人。可一旦成功,大哥,我敢保证,您就堪比秦皇汉武,甚至称之为千古一帝也不为过。”
朱厚炜的声音虽小,朱厚照还是听的很清楚。看了兄弟一眼,他也仰望着星空,正德皇帝突然觉得豪情万丈,浑身充满着力量!
……
正德五年八月,遥远的大西洋上,锦衣卫百户克鲁士先生在海上苦苦支撑,忍受着这漫长的航程,他什么也干不了,只能够祈祷上帝保佑他能够回到大明。
1514年8月底,麦哲伦率领船队驶出圣胡利安港,离开了后世的巴西,沿大西洋海岸继续南航,准备寻找通往“南海”的海峡。
经过三天的航行,在南纬52°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海湾。麦哲伦派两艘船只前去探察,希望查明通向“南海”的水道。
当夜遇到了一场风暴,狂飙呼啸,巨浪滔天,派往的船只随时都会有撞上悬崖峭壁和沉没的危险,只好退了回来。接下来的日子,麦哲伦率领旗舰一马当先,继续向南探索航行。
随着舰队不断向南方深入,磁偏角从1645分,罗经航向已经完全不能指示南北。更要命的是,风向在南北间不断切换,舰队顺风一天航程有百余海里,逆风只有二十几海里。 舰队大致沿着西经60度航向正南。只是在南纬50度附近改向西航行,说来也巧,就在这风云突变的时刻,他们找到了一条通往“南海”的峡道,即后人所称的麦哲伦海峡。
麦哲伦率领船队沿麦哲伦海峡航行。峡道弯弯曲曲,时宽时窄,两岸山峰耸立,奇幻莫测。海峡的入口只有十五海里,航道蜿蜒曲折。饱含水汽的强劲海风从西面吹来,给远处的海峡笼罩上一层浓重的雾气。奇形怪状的海岬与礁石从陆地延伸至海中,汹涌的海浪扑面而来,击打在礁石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
西风吹起的海流在前进中,不时出现一个又一个漩涡,显示那里的海域很可能存在暗礁。咆哮西风带在所有人面前展露着它狰狞的面容。所幸的是,海峡两岸的土著居民,欢喜燃烧篝火,白日蓝烟缕缕,夜晚一片通明,好像专门为麦哲伦的到来而安排的仪仗队。
麦哲伦高兴极了,他在夜里见到陆地上火光点点,便把海峡南岸的这块陆地命名为“火地”,这就是后世的火地岛。狭窄的麦哲伦海峡,经过二十多天艰苦迂回的航行,西班牙船队终于到达海峡的西口,走出了海峡,眼前顿时呈现出一片风平浪静、浩瀚无际的“南海”。
可是没有料到,在之后的两个月中,在船队四处寻找小岛或陆地时,装载粮食最多的圣安东尼奥号逃走并返回西班牙。只剩下了三条船,连粮食都少得可怜。船队的士气跌落到了谷底。很多人希望麦哲伦放弃这次环球航行。但是被麦哲伦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相处了这么长的时间,克鲁士发现麦哲伦是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信仰虔诚,意志坚定。他的父亲以及历代祖辈都参加了西班牙人收复失地的战争,他的理想就是征服整个世界,建立一个世界天主教君主国,为了这个理想,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提到西班牙王国的收复失地之战还得从公元七百一十一年说起,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军队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入侵西班牙。不久,除毗邻法国的一小块地区外,几乎整个伊比利亚半岛都为阿拉伯人所占领。为了收复失地,西班牙人进行了长达七个世纪的艰苦斗争。
在这一过程中,民族斗争上升到圣战的高度,即“十字架”与“新月”之战。因此,天主教在西班牙人的精神领域取得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但要把十字架插遍阿拉伯人占领的地域就要有王权的支持和骑士的宝剑来开路。
也就是说,要想在西班牙建立天主教的精神王国,就必须以世俗的帝国为基础。于是在收复失地的漫长历史进程中,西班牙形成了僧侣、国王以及贵族骑士三位一体的神权、王权以及宗法特权相结合的社会结构。
1492年西班牙人民终于取得收复失地的最后胜利。被尊称为天主教国王的西班牙君主伊莎贝尔女王与费尔南德国王立即感觉到,如果没有新的征服目标,那么充满宗教狂热的教会势力以及富于冒险精神、掠夺成性的骑士集团将对王权构成巨大的威胁,同时也将成为造成西班牙国内动乱的因素。
于是把“祸水”引向东方便成为西班牙的重要国策,即组织新的十字军,远征东方,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