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明皇弟 > 第六十二章下江南齐王监国

第六十二章下江南齐王监国

,仅仅上半年总收入就超过了三千万银元,相当于过去的一千五百万两白银,这是过去朝臣们想都不敢想的事。

正德皇帝一个举动,也博得了群臣的好评。朱厚照非常痛快地接受了齐王的建议,干什么呢?嘿嘿,那就是给员工加工资,不能够你老板吃肉,下面的人连口汤都喝不到,那员工还有什么干劲?

大明有史以来破天荒的加薪涵盖了所有的大明官员,甚至包括吏目在内全部俸禄翻了一番,虽然达不到齐王封地官员的高工资,但总算是扭转了朱家皇帝都是吝啬鬼的形象,当第一次俸禄拿到手后,终于有文官对皇上歌功颂德,唱起了赞歌。似乎一夜之间消弭君臣之间多年来的紧张气氛,朝廷上下的气氛变得和谐起来,有人断言,太平盛世气象已经露出端倪了。

按照礼部初议,正德皇帝的车驾陆路由山东南下,他将登泰山封禅,拜孔子庙,然后再到南京。但李东阳奏折呈上后,齐王朱厚炜却提出了异议,正德皇帝也没有依议批准。

最终经过协商,巡视的路线改为先西巡五台山,径直南下,由风陵渡登舟东向,顺流顺便查看河工河务,最后从南京回程走运河视察漕运,参拜孔庙,去掉了登泰山封禅大礼。历代君王只要小有成就,无不要登泰山封禅,显示圣文神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皇帝朱厚照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虽然说如今大明已经消弥了边境上游牧民族的威胁,修明政治,轻徭薄赋,但这毕竟不是他这两年多的成就,因此不敢居功。封禅大礼他还承受不起。

正德皇帝如此谦逊,倒是让文武百官非常意外,那位重新被正德皇帝起复的焦芳更是敬佩得五体投地,上本称颂,说了几车好话。朱厚照也不理会,至七月十八日便启动大驾浩浩荡荡出了北京,临走之前颁旨齐王朱厚炜监国,代替皇帝处理朝政。

……

日子一晃就到了八月,今天上午,齐王进入皇城的时候,已经是日上三竿,昨天晚上,徐芊芊不知是不是吃坏了什么东西,又吐又泄,折腾了整整一个晚上,直到凌晨,朱厚炜才稍微眯了一下,连坚持多年的锻炼今天都放弃了,随便洗漱了一下,吃了点东西就急急忙忙进了宫。

夏日炎炎,白炽的阳光照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反射出淡紫色的光芒。节令已到仲夏,广袤的华北平原已是暑气蒸人,可是乾清宫里,依旧凉风习习,清爽宜人。

比之一年前,乾清宫已是焕然一新,许多陈设都已更新,最显眼的,是西暖阁中那几处玻璃暖房,还有一排排鲸鱼皮制作的沙发显得格外的漂亮。进了御书房,朱厚炜马上看到一大摞需要批红的奏折已经整整齐齐摆在书案上。

他叹了一口气,自从正德皇帝下江南后,他就置身于案犊之中,每日忙碌不停。坐到书案后面,他没有先去看奏折,习惯性的打开了工作日记,看了一下今天要做的事,当看到李东阳的名字时,他的嘴角翘起了一个弧线。放下日记拿过一本奏折,仔细的阅读起来……

这天晚上,谨身殿大学士府的书房内,李东阳正捧着一份新鲜出炉没多久的《大明晚报》正在认真的阅读,这是军机处下辖的宣传部发行的报纸,和过去的邸报不一样,这份报纸总共有八版。

《大明晚报》涉及到政策和民生的各个方面,内容十分的丰富。最让人惊奇的是,这份报纸采用的是白话文。通俗易懂,只要识字,上面的内容就一目了然,很受事情百姓的欢迎,如今京城里多了一个职业,那就是报童。

如今每天早晨,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见这些卖报的孩子们成了京城的一道风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市井里还流行一首儿歌,名字就叫《卖报郎》,朗朗上口,据说作词作曲的就是那位不拘一格的齐王。

李东阳正在看的津津有味的时候,李荃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他来不及喘匀气,就结结巴巴的说道:“老……老爷,齐……齐王殿……殿下,来了!我……他……他……”

没等他说完,外面传来齐王的朗声大笑:“呵呵,西涯公,在下不告而来,勿怪勿怪!”

李东阳赶紧起身,还没等到他走到门口,就见朱厚炜满面春风,手里还提着一个礼盒,揖道:“今个天气好,本王特来给西涯公贺寿,祝西涯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身体健康!”

李东阳赶紧还了朱厚炜一揖,神情激动说道:“齐王殿下大驾光临,不谷未曾远迎,恕罪恕罪!老朽的诞辰,劳殿下记挂,不谷惭愧惭愧!”

朱厚炜把手中的礼盒奉上,笑眯眯说道:“哎,此言差矣。西涯公乃大明肱骨老臣,这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