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大队指挥使,你们被包围了。所有的作乱的人听了,立刻放下你们手中的武器,谁敢反抗,格杀勿论。王都堂有令:只诛首恶,协从不究!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现场发出一阵骚动,人们的脸上都是惊慌失措。这时候各街道口传来夸夸夸整齐的脚步声,四面街口都出现了全副武装的军队,他们排着整齐的列队,端着上了刺刀的枪,蹭亮的刀尖发出闪闪的寒光,军阵一步一顿逼了过来,每前进一步队伍便吼道:“降不降?!”
这样的威势,就像山一样压了过来,其实这些好勇斗狠的小老百姓承受得住的,很快就有人扔下武器,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嘴里面还在大喊:“别开枪,我投降,这不干我的事!”
有了一个人带头,顿时起了连锁反应。 一两个,紧接着响起一片,不一会儿,所有的人都脸色煞白的跪在地上,有人发出啜泣的声音。第二天,王守仁亲自坐镇宝应城,对该案举行了公审。赵氏宗族被连根拔起,宗族里有七百多人根据犯罪的不同程度被判刑,其中族长赵巡检被判斩立决,当场执行。赵氏全族共计有二百多人流放海外,挨板子的更是无数。这条消息像一阵风传遍了整个江南,引起了江南各地的震动。
一夜之间,江浙境内收取厘金的私卡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来没有过一般,没有人敢抗拒《盐法》实施,盐警大队再接再厉,乘胜追击,打击村匪路霸等黑恶势力,江南风气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大批的精盐源源不断的送到各地盐业公司,敞开了对外供应,优良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顿时让那些私盐没了市场,官盐的销量如同坐了火箭一样节节攀升,盐商这个名词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
正德三年七月,经过博弈和协商,在齐王的苦口婆心的斡旋下,皇帝与内阁达成了巡视江南、祭祀皇陵的协议,为此,户部和内府都拔出了专门的经费,组织了专门的筹备领导班子。
古往今来,皇帝出巡从来不是简单的事。尽管很麻烦,但朱厚照非常高兴。他终于得偿心愿,可以名正言顺的下江南了。继永乐皇帝之后,历君七代,100多年来,还是头一次有大明皇帝将正式出巡至江南金粉名城——南京。
消息一经传出,正德皇帝自不必说,朝野上下人等连同茶肆酒楼间也都在纷纷议论,虽然今年开局不利灾害连连,但奇怪的是,从头到尾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流民事件,一切显得次序井然。
各地的基础建设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以工代赈,受灾的民众不但没有因为受灾流离失所,忍受饥馑之苦,反而比过去吃的更好,连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少人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从此,打工这个名词也在大明诞生了!往后的日子,农闲时去各个工地上打工,成为了大明农民的传统。
《盐法》的推广,产生了惊人的效益。单单是地处渤海湾的长芦盐场,经过现代化改造后,上半年就生产出一百二十万吨食盐,这个产量就相当于正德元年大明全国食言产量的25倍,有力的保障了全国食盐的供应。
因为蒸汽机等机械设备的投入,工业化的生产,盐的价格也低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每斤盐只需要两文钱。即使是最偏远的地区,价格每斤也没有超过五文钱,这是历史上做梦也不敢想象的价格,正因为如此,私人的盐场的食盐根本就没有任何竞争力。
长芦盐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南起黄骅,北到山海关南,包括汉沽、塘沽、南堡、大清河等盐田在内,全o盐三百多万吨。
南方食盐主要由涯州(海南岛)的莺歌海盐场供应,这是朱厚炜新开发出的一个大型的晒盐场,因为是从零开始,这里设备和工艺更加先进,海南莺歌海盐场位于乐东县,面临大海,背靠尖峰岭林区,是一片三十多平方公里的滩涂地带。
莺歌海盐场建在海山之间,尖峰岭的连绵群山挡住了来自北方的台风云雨,使这里长年烈日当空,有充分的光热进行盐业生产。加之这里的海水含盐度高,这样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
莺歌海盐场的总面力二十五万吨,最高年产三十万吨。机械化程度达百分之六十。主要产品有粗盐、日晒细盐、日晒优质盐、粉洗精盐等。
正是因为这两个大型盐场的存在,缺盐这个困扰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问道,一下子迎刃而解。食盐也跌下了神坛,成为了一种很寻常的商品,朝廷获得的盐税也成倍增长。虽然食盐单价低了,销量却存爆发式增长。截止到今年7月,朝廷所征收的盐税就比往年一整年增加了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