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明皇弟 > 第三十七章云台奏对清吏治

第三十七章云台奏对清吏治

子知情地问“是要入食。还是要出恭?”

“是要入食。也知道我的毛病,一大早,就要去茅厕,把肚子里的东西一股脑泄出来,然后便要入食。昨个晚上到现在,一口东西也没吃。”赵林问,“爷,离蓟城有二十里了,咱们是不是找个地方伺候爷侍候太子爷进膳了?”

“本来还打算走个十来里,大家在入食,既然赵老儿有难,也罢,就在这里找个平坦的地方扎营吧。”太子说,转头又吩咐

“张伴伴,传令下去,咱们今个不走了,等老戚赶上来。瓦剌最近不太老实,本宫等人马到齐了,就去好好教训他一下。卫王凭借着五条船,不到千人就灭一国,嘿嘿,本宫有东宫六率,惹毛了本宫,难道本宫就不能灭了他瓦刺?“

“太子爷威武!”

众人纷纷拍马屁。

……

辰时刚过,文华殿西室中,弘治皇帝与李东阳君臣间的一场对话正在进行。

弘治皇帝因《奏请刷新吏治整顿颓风疏》约见李东阳,是想向这位多年的老师及新任首辅咨询一下,这道奏折的真正目的。

朝夕如流光阴荏苒,自从刘健丁忧致仕,李东阳出任首辅不知不觉已经一月有余。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李东阳接下这个首辅可谓难上加难。

刘健走之前,不知做了什么手脚,很多部门主官不太配合他的工作,办事效率拖沓。每日里往内阁值房里一坐,不管是看奏折邸报,还是与晋见的官员谈话,竟没有一件事顺心。

面对着不利的局面,但他还是雷厉风行,在短短时间内办成了件大事,将部院大臣不称职者都已尽数撤换,总算是理出了头绪。

永乐皇帝定都北京后,钦定百官依职掌权力划分,共有九大衙门,九小衙门。九大衙门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加上都察院、通政司和大理寺;九小衙门依次是詹事府、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翰林院、国子监、尚宝司和苑马寺。

九大衙门的掌印者,习惯上称为大九卿。九小衙门的主管,俗称小九卿。这十八衙门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央政府管理机构。所谓内阁首辅,自孝宗时代起,实际上就是代表皇上,通过这十八个衙门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任何首辅上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整顿这十八个衙门,物色堂官人选,李东阳也不例外。不过,不同于其他首辅的是,他并不满足于把这些衙门的堂官尽数换成自己的亲信,而是希望这些衙门能真正做到各尽其责担负起管理国家的重任。

因此上任之初,他就表明“不以己之好恶决定用人取舍,而是依据才能推荐部院人选”,尽管他这么表态,但却没有几个人相信他真的会如此去做。

李东阳久居内阁,岂会不知,他对官场的种种龌龊心态早就了然于胸。多年来京城官场中就流传着四句顺口溜“大九卿有大九九,小九卿有小九九,十八衙门朝南开,堂官跟着首辅走。”短短二十八字可谓绝妙地道出了官场痼疾。

弘治十一年,李东阳入阁之初,就曾暗下决心,有朝一日如果天遂人愿登上首辅之位,就一定要根除这种积弊。

所有大臣忠诚于皇上,听命于朝廷,本是臣道职守无可厚非,但不能容忍的是大臣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这样势必会造成结党营私、沽权售利的混乱局面。

长此下去,不仅皇上的威福是一句空话,就是天下黎民百姓举头祈盼的国家昌隆的盛世也不过是镜花水月而已。

以上这一番思虑,李东阳这些年来,不知道在心里头琢磨了多少次。他一次次想觐见皇上,把这些朝廷大政官场弊端说给皇上听,但取笔写帖时,他又有些犹豫着停顿下来。

这些年,皇上威权日胜,毕竟也在揽权。会不会因此怀疑他的动机,认为内阁是要揽权呢?

不过担任首辅一个月来,一些部门推诿和刁难的遭遇,还是让他下定了决心。昨天下午,李东阳最终还是上了这道《奏请刷新吏治整顿颓风疏》的奏折,呈请皇帝批准实施。

今天皇帝一大早就单独召见自己问对,李东阳觉得自己是拿出自己政见的时候了。于是抚了抚长须,掏肝剐胆作了长篇陈述

“皇上大概也曾耳闻臣接任首辅以后的种种遭遇了,我想皇上应该在例朝时升座一问,在京各衙门、各省府州县的命官都在干些什么?内阁换了人,怎么就会出现这么多麻烦呢?

臣在官场待了三十多年,身历三朝,眼见仕宦风气江河日下,常常痛心疾首,每至深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正统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