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搞下去,大明早晚得打嗝认捐,放屁缴税。”
不单是说,德王还仗着自己的皇叔身份,依老卖老,公然写了揭帖送进京师,要求进京觐见皇上,当面陈“苦处”,打算胡搅蛮缠,对抗到底。法儿不灵,朱祐樘收到揭帖后并不宣旨让他进京,也没有只言片语传来予以安慰。
他感到拳头打在棉花上,劲儿都白使了。但他并不甘心,又派人到处联络公侯戚畹,一起具名上奏,希望皇上能够收回征收子粒田税银的圣旨。
他这边本子还没上去,朱祐樘却又有了新动作。一部由刑部制定的《弘治问刑条例》,又由皇上批准布告天下。
二月中旬,太子朱厚照奉旨亲往山东当面训斥德王,打击他的嚣张气焰。太子到了山东,他带兵冲入德王府,用短火铳顶住德王,命令朱见潾当众读其中《户律》第四十七条第一款
”凡宗室置买田产,恃强不纳差粮者,有司查实,将管庄人等问罪。仍计算应纳差粮多寡,抵扣禄米。若有司阿纵不举者,听抚、按官参奏重治。”
大明开国以来,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于勋贵大户多有抑制之外,此后的皇帝特别是正统年间,几乎所有制定颁行的法律,都没有对豪强势力真正作出有效的限制和惩罚的措施。
朱祐樘效仿太祖,首先向这些皇室宗亲挑战,借此来震慑那些勋贵。对那些敢于偷漏国赋,与官府勾结纵庇以分肥的不法大户,进行严厉制裁绳之以法。
弘治皇帝如此行事,已是一百多年来所仅见。因此,这部《弘治问刑条例》一颁布,立刻博得丁民小户的一致赞扬,但是,在全国的势豪大户特别是两京的勋贵巨室中,却引起了极度的恐慌与不满,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时间,明里上本子的,暗里写谤书的,请大仙跳神念魔咒的,走胡同串宅子泄愤闹事的,目标全都对准新政。更有甚者,有人直接把目标对准了皇帝一家人。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早上,李东阳刚到内阁,新任不到半年的五城兵马司堂官江守义,就赶来紧急求见,紧张兮兮地报告了一件事。
五城兵马司昨夜无意中抓到了一人,此人竟然在各个酒楼公然诽谤当今太子,声称朱厚照并非张皇后所出,还自称拿到了真凭实据,五城兵马司密探不敢怠慢,当即就拿下此人。
今天上午的事,其实刘健多心了。他所见吏员张翰送给司礼监萧敬的材料,正是这件诽谤案的卷宗。李东阳没有料到,刘健会因此误以为他勾结内廷权阉,觊觎他的首辅之位。
当然这个时候,李东阳并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但这件事后来会引起内阁阁臣之间相互冲突,导致朝廷政局动荡,这是李东阳始料未及,万万没想到的。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
言归正传。谁又有这么大的胆子,竟敢诽谤大明储君呢?这件事说来话长,牵扯到了几年前的一件谜案——郑旺妖言案。
事情还得从弘治四年九月某日说起,这一天,弘治皇帝朱祐樘大赦天下,并颁布圣旨“皇上喜得龙子,大赦天下,许万民同庆。”
张皇后与朱祐樘在成化二十三年(1487)结为夫妻,此后,虽然弘治皇帝未纳其她妃嫔专宠于张皇后,但奇怪的是他们大婚后四年,张皇后依然没有生育,也没有任何怀孕的迹象。
皇帝子嗣乃是传承王朝大统的头等大事,所以大臣们和宗室皇亲都着急万分,先后上书请求皇帝从速选妃以广储嗣。因为他们怀疑张皇后没有生育能力。
但是弘治皇帝没有听从大臣们的意见,坚持不纳妃嫔。但自己心里也暗自着急,因为王朝子嗣的事情,马虎不得,不是自己说了就算的,而且这关系到大明王朝的血脉延续,因此,也不能一拖再拖。
于是他便就和张皇后在宫中一连斋戒几个月,以求上苍的怜悯,赐一皇子给自己。最令人怀疑的事情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弘治四年九月,宫中突然传出喜讯,张皇后终于生了一位皇子。于是便有了举国同庆的那一幕。
但是在举国欢庆的同时,一个谣言也开始流传起来,就是这个皇子并非张皇后所生,而是周太后宫中的婢女郑金莲所生。皇帝和张皇后为了减轻大臣们谏其广纳妃嫔的压力,便将这个孩子强行抱了去。说是张皇后所生的龙子。
一时间这个传言闹得是满城风雨,连皇上和张皇后本人也有所风闻,但并未派人追究此事,朱祐樘的这种态度无疑加剧了流言的传播。人们认为皇帝保持沉默,是默认了这种说法。
有人不仅怀疑,难道正如外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