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明皇弟 > 第三十三章为新学阁臣生龃

第三十三章为新学阁臣生龃

健很看不惯新学里面提倡的“四民平等”这一概念,认为这是乱纲常、悖伦理的谬论,非常反对。

这本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你不同意这种观点,到时候参加辩论就是了,既然认为他们是错的,当场驳倒他们不就是了。

但刘健也不知是怎么想的,自己不愿意参加辨经,也不想让其他人参加。一直想搅黄这件事,多次暗示李东阳尽量拖延,但李东阳并没有依命而行。现在见刘健恼着脸问起,便猜想还是为了这件事,于是谨慎说道

“首辅,讲经筵的事,皇上这次催的很紧,仆也只是依命而行,不过,这次讲经筵的内容,仆还没发表在邸报上。 “你看看。”

刘健很是气恼地把桌上那份邸报推到李东阳面前,李东阳一目十行看了下来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

这正是王守仁进京时,在接风宴上所写的《尊经阁记》全文,知道的人并不多。现在居然堂而皇之刊登在朝廷的邸报上。读完邸报,李东阳意识到顾清、汪峻这两愣头青下闯了大祸。这顾清、汪峻是弘治癸丑科的庶吉士,文采不错,有冲劲,是未来的干练之臣,李东阳很欣赏他们。

正是由于他的鼎力推荐,弘治十五年,这两位才获得了翰林院编修一职,处理朝廷日常公文、邸报事宜,编篡邸报本是他们职权分内之事。只不过未经首辅同意,这两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就擅自在邸报上刊登了新学文章,这让刘健如何不恼怒。

从两人在邸报后面的评论文章来看,这种处置算是秉公而断并无错处。但是,这两个家伙不知道刘健特别反感新学,事前不作任何通报,径自刊登,这岂不是蔑视首辅权威?

“翰林编修顾清、王峻,好大的胆子。这样大的举措,竟然事先不同内阁通气!”见李东阳放下邸报,刘健一拍桌案,冷峻说道,“这样下去,朝廷威权何在?”

李东阳心底清楚,刘健所指的内阁实际就是他自己。他也不想争执,只是息事宁人地说道“仆今日就去翰林院,查证这件事。哦,首辅大人,这两个人年轻,担任翰林院编修不久,经验不足。其他的心思还是没有的。”

“查证什么,本辅认为这两个人不称职,打算把他们外放去赣州,去地方上当一任县令吧。”刘健一拍桌子,胡子也戟张起来,“我只问你,顾清、王峻如此胆大妄为,是否向你请示?”

这一问真的让李东阳有些气恼,亦有些犯难若回答没有请示,以刘健的暴脾气,轻而易举就会给两人定一个“擅自专权”的罪名,两人轻则降职,重则免官;若说这两人请示过,则明显是引火烧身。而且从刘健出言吐气来看,他已怀疑自己与这件事有牵连。

“元辅,”李东阳不管刘健怒火燃胸,依旧口气平和亲亲热热喊了一声,接着说道,“邸报编篡,本来就是翰林院编修的职责,虽然他们没有向元辅汇报,的确不妥。但是刊登一些学术文章。仆以为,顾清、王峻有权这样做。”

“有权?谁给他这么大的权力?”刘健逼问。

李东阳仍是不紧不慢说道“是皇上。据仆所知,翰林院编修主要的职责是给皇上提供咨询的职责,邸报上刊登什么发表什么,皇上认为便可以发表,其他人无权干涉。”

刘健感到李东阳明显在袒护这两个胆大妄为的翰林编修,心火一蹿,气昂昂地说道“如此说来,这新学提倡的所谓四民平等,你也是赞同的啰?”

刘健咄咄逼人,李东阳也有些恼火,李东阳忍了忍怒气,正色答道“元辅,仆赞不赞成不重要,问题是现在皇帝赞成新学观点。仆知道元辅担心这样下去,会乱了天下纲常。元辅从未去过登莱,你如何敢肯定登莱就是你想象的纲常混乱的样子。正所谓眼见为实,元辅又何必先入为主呢?

顾清、王峻他们还很年轻,未必晓得元辅的心思,也许是皇上让他们这样做的呢?不知者不为罪,我这就去翰林院。提醒顾清、王峻下次注意,不再发生类似事情。元辅你看如何?”

李东阳外示退让内含威胁,把皇帝都抬了出来,刘健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