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明皇弟 > 第三十二章漫道久在樊笼里

第三十二章漫道久在樊笼里

本宫想请教一下。孔子提倡君子勤修六艺,请问先生,这堂上衮衮诸公,可有精通六艺的君子乎。”

此言一出,顿时哗然。太子这话可有些打脸,言下之意嘲讽堂上诸公也不曾做到面面俱到,根本不符合君子的德行。听到这话,有的人愤怒,有的人羞愧,还有的闭目不语。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说实话,别的还好说,射与御这两条,如今的文人早特么的就扔到爪哇去了。

朱祐樘轻轻咳嗽一声,殿中顿时安静下来,只见皇帝对朱厚照轻声斥道“太子休得无礼,这朝中的衮衮诸公,皆是饱学之士,如何称不得君子?术业有专攻,这世上又几人能做到十全十美。”

朱厚照起身施礼,诚恳地答道“父皇,教训得是,儿臣错了!本宫年纪小,口不择言,伤了在场诸位的面子。还望诸公莫要见怪,诸君大人大量,莫与本宫计较。”

朱厚照转过躬身团团一揖,态度显得十分诚恳。倒让许多老臣频频点头,对太子能知错能改非常满意。纷纷揖手还礼。行过礼后,朱厚照转向李东阳,问

”李先生,有人曾劝本宫说人生在世,要保持谦虚谨慎。一个‘傲’字,是人生最大的毛病。身为子女的傲慢,必然不孝顺;身为人臣的傲慢,必然不忠诚;身为父母的傲慢,必然不慈爱;身为朋友的傲慢,必然不守信。

舜的弟弟象没有出息,也是因傲慢而了结了自己的一生。我们要经常领会这一点。人心原本就是天然的理,天然的理晶莹纯净,没有丝毫污染,只是一个‘无我’。

我们胸中千万不可‘有我’,‘有我’了,就会傲慢;‘有我’了,就会时时觉得自己受了不公、受了委屈。的诸多优点,归根结底就是‘无我’。

‘无我’了,自然会谦虚谨慎,而谦虚谨慎是一切善的基础,傲慢则是一切恶的源泉。李先生,本宫想请教一下,此人的话可算得上是微言大义?”

看着面带微笑的太子,李东阳醒悟了过来。心中千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他算是明白了,这家伙不是来捣乱的。而是借这个机会,替他弟弟朱厚炜的《儒家新学传习录》张目来了。

大明儒林目前对这本书可以说是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有说其离经叛道者,许多人对其中格物自知中方法论——科学,嗤之以鼻。也有说此乃大道,微言大义。两种看法都很极端,非常的矛盾。总之是还没有定论。这位太子爷逼着自己当众表态,这不是逼着自己站队吗?这是要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哦。

想明白了这点,李东阳含糊地答道“太子刚才所言,确是至理名言,老臣今日得闻,顿时茅塞顿开,观点确有新意。”

朱厚照心中吐槽,这老狐狸,我让你装傻。他装作很惊讶的样子,上下打量了一下李东阳。

说道”李先生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都在钻研学问了。《儒家新学传习录》已经在京师里面卖断了货,本宫却没有想到李次辅却未曾与闻,真是不可思议。

本宫尝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孔圣人曾拜郯子学礼仪,拜长弘和师襄学乐曲,拜老子学人生哲学,甚至向农夫请教过农事,向小孩请教过辩日。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

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请问李先生,孔圣人不耻下问,合乎理乎,自明其明德乎?”

朱厚照拿孔圣人说事,李东阳哑然,一时有些尴尬。

太子也不再紧逼,反而转身向朱祐樘躬身施礼道“父皇,道理不辩不明。儿臣以为,这讲经筵的形式应该改一改了。自太祖立国以来,四书五经已经讲了百多年了,更不要说前宋也讲了几百年,结果前宋没了。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时代变了,有些经义内容跟不上形式了。经义跟不上形势,是因为社会发展了。而儒家治学治政的手段还停留在以前,这是不合理的,总不能拿着几千年以前的理念,来治理现在的社会,那肯定是会出问题的。儒学从来都善于博采众长,怎么现在就不能与时俱进了呢?

儿臣看这本《传习录》很及时嘛,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打开了新思路。我们先不管有没有道理,探讨一下又有何妨?实践出真知,如果有道理,那我们就按正确的方法做,反之,我们就摒弃它。父皇,您觉得儿臣的提议,可行否?”

朱祐樘手捋下颔短须,点点头说道“太子言之有理,学无止境,道理不辨不明,这句话说的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