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贸易补给站。
对了,特别要注意节省弹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还很远,途中也不知道会遇见什么情况。 发就少一发。我还要强调的是一定要管理好弹药库。要是谁的弹药受了潮,那就自己返航吧,没有战斗力的船只跟着本王也没用。”
朱厚炜在旗舰会议室再次重申了纪律,这才让舰长们各自回船。这次远航计划已经讨论了三个多月,也做了很多针对性训练,如果还出现意外,朱厚炜也没辙,大海上风云变幻,谁也没办法保证不会出问题。
舰队的五名船长分别是大明亲王号船长吴满屯、威海号船兴赵汝、登州号船长何源,号船长吕中、破浪号船长孔楼。这些人都是这两年训练中表现最为优秀的军官中提拔起来的,已经能够熟练的指挥和操纵帆船,目前唯一欠缺的是远洋航海的经验。为了稳妥起见,他这次不得不亲自上阵,挽起袖子赤膊上阵。
朱厚炜对航线还是做了一定的修改。他没有打算走传统的航线,他计划从刘公岛出发后,就直奔台湾北部,绕到台湾岛外海,走巴士海峡,进入吕宋海域。
然后直奔爪哇岛即后世的新加坡的位置,他将派兵占领这个关键的地方,由号和破浪号上的船员和陆战队在当地建设城堡和港口,并负责镇守这个地方。
拿下新加坡后,他将率领三条开拓级的大船继续前行。穿过马六甲海峡后,就会进入最危险的旅程——横渡印度洋,这里的气候变化大,经常有热带气旋和风暴。一旦不幸遇上,很容易造成船毁人亡。横渡印度洋后,将抵达印度大陆,舰队准备和当地的商人以及葡萄牙人展开贸易。
这次远航的目的地和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的终点一样,是印度的古里海岸,朱厚炜很想看看那片埋葬了郑和的地方,后世他曾来过,当时所有的痕迹都消失了。如今在这个时空,才过去百年,也不知道郑和的那块墓碑还在不在。
三月八日卯时刚过,五艘帆船立刻升帆启航,一艘跟着一艘驶出了军港,由朱厚炜的大明亲王号领航,慢慢消失在了海平面上。
此时旭日东升,五艘船就像是排着队钻进了那个大红火球里,那壮观的场面,让送行的人看得心旷神怡,不由得浮想联翩。
……
弘治二十一年三月,北京城。
天未破晓,一轮弯月,几颗残星挂在天边。一袭软轿出了中城小时雍坊灰厂小巷,向南而去,直奔西长安街。好在这条路走熟了,不至于磕磕绊绊。
轿子走得平稳,一老者端坐轿中,闭目养神。看他年齿,总有一个花甲。面孔微长而削瘦,不但发皆灰白,稀疏的胡须也尽灰白。
此人便是极富盛名的李东阳,时下一长串的职衔是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其中谨身殿大学士是实在的职衔,其他的都是表明荣誉身份和确定品秩的加官兼衔。
就是这个谨身殿大学士,也必须加上特殊含义的词汇才有意义,那就是“预机务”。若不是预机务,大学士不过是正五品的职官。那些显赫的加官,从一品的少傅也好,正二品的尚书也罢,都给人一种荒诞不经的感觉。
而有了预机务的职能,那就是内阁大臣了,又称作辅臣或阁臣,赋予尚书或尚书以上的加衔,那便是顺理成章的。
李东阳弘治八年入阁,至今已有十三年了。在阁臣中的排序也越来越具有重要性,排在第一位的称作首辅,第二位的称作次辅,下面还有三辅四辅,视阁员数目而定。
李东阳目前是次辅,在刘健之后。他的府邸是弘治皇帝所赐,随着地位的提高,李府所在的小巷被人们习惯地称为李阁老胡同。
软轿左拐上了西长安街,街面宽敞、平坦,轿夫们走起来更加的平稳。这样的路面不仅坐轿的人舒坦,连抬轿子的人都是种享受。
小僮李荃放慢脚步,向旁边移一移,戴德前杠的轿夫走过,在轿子的侧面叫了一声“老爷!”
“嗯?”,李东阳睁开眼,问道,“有事吗?”
“您看那边!”
李东阳掀开轿帘,向前看去,大约百多步外,当街摆放着官府使用的一盏灯笼,一人坐在灯笼侧,边歌边饮。
李东阳微微一笑,说“定是崔子钟,快快行过去。”
渐渐靠近,李荃也看清楚了,果然是崔铣崔子钟,正在兴头上的崔铣也看到了他们,迎了过来。
轿夫停步,将软轿轻轻放下。李东阳探出头来,笑着说道“子钟,你好自在呀!”
崔铣恭恭敬敬的做了个揖,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