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好字!”
朱厚炜的字的确很好,当然这是他上辈子练习了三十年的成果,他模仿的字体恰好是明末董其昌的书法,可以说功力达到了九成以上,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朱厚炜虽然不屑董其昌的为人,但对他的字还是很欣赏的。董其昌是万历十七年的进士,现在还没有出世呢。他的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
明代书法历史上,董其昌书法上有“邢张米董”之称,即把他与临邑邢侗、晋江张瑞图、须天米钟并列。不过现在这个荣誉被朱厚炜这个无耻的穿越者剽窃了,百年之后无人知道,这位被誉为大明历史上的贤王书法家,竟然是个剽窃者。
三位内阁大臣都是书法大家,看到这笔与众不同的字体,顿时眼前一亮,个个见猎心喜,竟然忘了正事,开始对这书法评头论足,甚至争论起来。
朱祐樘见到这一幕真是好气又好笑,他既为自己的小儿子骄傲,又为自己的小儿子决定感到惋惜,小儿子总共写了两封信,在给他的私信中朱厚炜明确说他留在京师不合适,容易被有心人利用他的身份大做文章,他愿意把自己的封地就安排在福山。
朱祐樘何尝不知道朝中有一种声音,就是说太子顽劣,二皇子贤明,言下之意不言而喻。从古到今,多少亲兄弟因为皇位而骨肉相残,现在朝堂就有了这种苗头,作为一个有为的政治家,怎么可能看不出这其中的隐患?
张皇后似乎也担心这一点,可能因为她和这孩子从小就不太亲近,因此在这事情上没有表示反对,只是默默地流泪。让人猜不出她的心思。
这封信是朱厚炜特意写给内阁的公开信,刘健第一个看完,脸色变得不太好,他把信递给李东阳,出乎意料的刘健没有立刻开口表态。李东阳看完这份信后,叹了一口气,把信递给眼巴巴的谢迁。
信得内容很简单,无外乎就是二皇子在登州的所见所闻,军队缺编严重,腐败滋生,军事指挥人才匮乏,军屯土地流失,士兵战斗力低下。将来遇到战事,这样的军队拉出去打仗,简直就是自杀。
信中朱厚炜希望能把福山给他作为封地,福山千户所拨给他作为卫队。他准备把这个地方建设成一个经济特区。
他这个藩王不仅不需要朝廷的供养,还愿意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向朝廷纳税,在他的辖区实施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的新税制,并且开征商税缴纳给朝廷。
这位小皇子不仅不需要朝廷的供养,反而愿意向朝廷纳税。这倒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奇事,朱厚炜明确表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皇亲国戚和勋贵不但不应该成为帝国的负担,反而应该为国家创造财富。
今年上半年,李东阳奉旨去山东曲阜祭祀孔子,时值大旱,返京的路上,李东阳曾将所见所闻奏告孝宗,其中多是朝弊造成的不良后果。孝宗接到奏报,流下了痛心的眼泪,他反躬自省,竟夜不能眠。
这次,朱厚炜的书信更是证实了这一点,朱祐樘现在心里明白了,所谓的中兴不过是个笑话。何况在他的心目中,小儿子就是上天派来帮助大明的,因此小儿子弘治的想法他不得不慎重考虑。
朱祐樘这个人比较迷信,这段时间一直坚持习练太极拳,竟感觉自己真的身体越来越好,而且这套拳法虽然打起来慢吞吞的,但是有一股飘逸的神仙韵味,让他痴迷不已,更加勤加练习,甚至连张皇后也被他拉了进来,开始了夫妻共同修炼。对!朱祐樘认为练习这套拳法就是修炼。
三个人很快看完了信,还是刘健沉不住气,第一个开口问道:“皇上,二殿下太小了,现在就外放就藩不太合适。即使您同意,现在财政困难。户部也拿不出一二十万两银子出来为二殿下营造王府。这件事要不先放一放?”
朱祐樘叹了口气,说:“炜儿性子倔,劝肯定是劝不回来的。希贤先生不必担心,二皇子明确表示不需要朝廷为他修王府,他要和当地的百姓同甘共苦。朝廷只需要给他两万两银子作为启动资金。其他的别无他求。”
“什么?”三个人顿时一愣,刘健惊道,继续追问,“此话当真?二皇子不是在开玩笑。”
朱祐樘露出一丝苦笑,他摆摆手,王玉捧过来一个托盘,托盘上面有一张纸。刘健拿起来一看,竟是一份借据。
只听朱祐樘幽幽的说道:“朕的这个儿子很骄傲,甚至连这两万两白银也不愿意白拿朝廷的,他把这称作创业无息贷款,向户部借两万两白银,三年后归还本金。你们也知道,朕这儿子说话从不打诳语。一口唾沫一个钉。决不食言!”
听到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