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ww. 95xiaoshuo .com
第174章 互相试探
无论何时,教育都是一个国家的基础。
赵德芳想让大宋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那就要求国民的素质必须要有极大的提高。
思来想后,赵德芳决定先在东海省进行试点。
每县设立县学一座,专门招收聪慧的十五岁以下的少年入学免费学习。
每州设立州学一座,招收由县学中成绩优异者。
最后每路又设立路学,招收由州学中成绩优异者。
只要省学毕业,即使无法考取举人和进士,也可以到宋国各地为吏。
为了打开下层百姓晋升的通道。
赵德芳又每年在科举时,在全国开展小吏考试和考核。
在数万小吏中挑选德才兼备者晋升为有品级的官员。
这让所有的小吏都有了上升的希望。
不再像以前那样混日子了。
如果在山东路能够试行良好,赵德芳就计划在全国推行。
让全国的百姓都看到希望。
他们这一生没有了希望。
可还有孩子。
无论孩子是能文还是能武。
都有了上升的通道。
为了让自己的政策能够顺利实行。
赵德芳让赵普的长子赵承宗为山东路布政使。
当然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都会牵动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神经。
他们为了自身和家族的利益,都会千方百计地阻挠。
当赵德芳将军政改革方案抛出来时。
不出意外地受到了反对。
军方由于只有十个军的常备军编制。
禁军也只保留了五十万人。
全国的军队裁撤了近乎一半。
这让那些大大小小的将军们很多人都没了手下。
多年来靠喝兵血就能美美地过日子的无能之辈们。
被现在的大宋皇帝赵德芳一下子断了财路。
心中当然不爽。
可是他们又不能亲自出面。
于是就鼓动手下的兵士去闹。
就说当今的官家不给他们活路。
拿什么去养活这些被裁撤士卒的一家老小?
士兵们当然不会管什么国家大策。
他们要的是银子,是能吃饱饭。
于是山东路都督衙门前都是人声鼎沸。
一时间各路都是暗流涌动。
情况由遍布全国的监察司耳目报到了赵德芳这里。
赵德芳这些天正感觉闲得难受。
他这个皇帝当得就比较清闲了。
现在朝中八位尚书每天两人轮流当值。
将全国的奏折都批阅得井井有条。
最后将事关重大的奏折和不好决断的事情再交给赵德芳处理。
这让赵德芳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过两三个时辰。
要知道,这在勤政的皇帝眼中,他就是一个懒货。
不过赵德芳在上朝时却也是振振有词。
大宋历来主张与士大夫共天下。
这权力朕怎么能独享呢?
还是分给诸位臣工一些为好。
不过真到了大事,还是得听我的。
谁让我是皇帝呢?
现在闲得有些发慌的赵德芳一听到山东路有人闹事儿,立刻来了精神。
于是在内阁大臣的会议上。
赵德芳一脸地郑重之色。
“各位大人,如今山东路推行新军之事受到了不少阻碍,监部和山东路都督李守徽都向朕报告,说一些心生不满的将军校尉鼓动不明真相的士卒闹事,看来需要朕亲自去山东路走上一遭了。”
然后一脸的义愤填膺,“朕要是不去,还真的镇不住这帮骄兵悍将了!”
八位内阁大臣一听,都吃了一惊。
心说这大兴皇帝什么意思?
刚在皇宫里住了四个月,就耐不住性子了?
要知道你就是一个象征。
老老实实地待在宫中就好。
至于想往外跑,想都别想。
你以为自己还像当燕王和太子时一样。
可以跃马疆场呢?
当即吏部尚书沈义伦便说道:“陛下初登大宝,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