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遍,以防不测。”
韩匡嗣叹息一声,“看来宋国对汉国用兵已经是不可避免了。”
其实这是秃头的虱子——明摆着的事。
如今大宋已经平定南方,北方的汉国随时都会遭到大宋致命的打击。
只不过这些年一直有辽国在后面撑着,才坚持了下来。
随着宋辽的议和通商,双方正处于蜜月期,介时辽国对汉国能有多大的支持力度,就不好说了。
赵德芳此时也不避讳。
“伯父,我大宋对汉国用兵,完成一统,已势在必行。只是现在宋辽之间无论是官员,还是民间,都能感受到通商议和带来的安定富足。”
“我此次前来,也是带着最大的诚意,想让宋辽达成百年之好。”
韩匡嗣盯着赵德芳的脸看了良久,叹了口气。
他当然不会相信赵德芳的话。
只是当前形势下,如果辽国真的对宋汉之间即将发生的大战插手的话,胜负暂且不说,辽国国内反对的声浪绝对是要高过赞成的声音的。
这就是通商的后果。
已经有一些贵族被中原的精美物件腐蚀了。
再说自己毕竟是一个汉人,此时还是少说为妙。
“贤侄,你也知道,我名为上京留守,其实只是负责一些政事,军事上我是插不上手的。”
赵德芳当然明白。
契丹人用汉人,但不会真的相信汉人。
这也是这些在契丹为官的汉人的苦恼。
永远都缺少认同感和安全感。
“伯父的处境小侄当然清楚,其实伯父明白,宋辽之间维持现在的和平,对两国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对燕云十六州的百姓来说,也是最好的恩赐。”
“普通汉民的想法很简单,几亩肥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只要宋辽之间没有战争,他们就能快乐地生活下去。”
“那以后呢?”韩匡嗣眯起眼睛问。
赵德芳微微一笑,“我希望这世间永远都没有战争。”
然后毫不避讳地回视韩匡嗣,“如果有一天,宋辽之间爆发大战,伯父将何去何从?”
赵德芳这是在试探韩匡嗣的态度。
韩匡嗣轻啜了一口香茶,花白的胡须不自觉地抖动。
“我老了,年轻人的事还是交给你们年轻人去解决吧!”
赵德芳知道,韩匡嗣不表态就是表明了态度。
他的儿子韩德让已经完全融入了契丹人的圈子。
再说还有萧皇后的羁绊,想要他归宋,那是千难万难了。
辽国可以给韩德让一切,只差一个皇位,大宋又能给他什么?
赵德芳微微一笑,“韩世兄当世人杰,去年上京一见如故,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相见。”
就在此时,外面传来了一声粗犷的笑声,“燕王殿下来了,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
韩匡嗣听到后勃然变色。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