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聂杉也发现了这一点,他几乎是被这个现象震愕到说不出话,他嘴唇翕动,半天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是不是觉得很诧异?这可都是托你的福啊,我的好徒儿。”
聂杉直摇头:“我只给你下过鸿浩!”
京郎讥诮地附和他:“可不是,你也没想过我服过缠颈。”
在此之后京郎再没有说上一句话,他最令人惊艳的眉眼在满是血色的纹路下愈发得令人痴迷----他摒弃了一直握在手中的剑,从而换上了夺来的双刀----独孤的刀法是他手把手亲自教的,因此他的握刀的习俗独孤学了个十成十,都是两手握在了刀柄最上方,最容易脱手的位置。
刀只是铸铁铺子上打的一两银子一把的最寻常的刀,在他手上却像是江湖中重金难求的好刀。
京郎的刀法名“夷门歌”。第一式偏要断章取义,取“杀将”二字开刀锋。
聂杉只见过他两次拔刀,第一次是在东都的时候遇上了方儒生,但那个时候京郎只取了一式“鼓刀人”,刀法中唯有这一式不是杀招,而今他起手就是“杀将”。
与一般刀法不同的是,京郎自创的“夷门歌”共六式,他曾教导独孤:“如果你比世界所有的人都厉害,那你只需要一招,但你若不能敌过天下人,就还是安分地多出几刀,如果等到这六刀都出完了你还没打过他,那你就不用打了。”
“第一式为‘杀将’,刀是个妖物,你要驾驭它,必须先拿出你的锐气压住它,所以第一式需要给它开锋。你要是压不住它,后头就是别人打你了。”
而在此----
独孤他手中只有一把刀,但他起手仍然选择了‘杀将’。
此地本无风,忽若有风起。
风过身寸缕,原是鼓刀人。
他的手法与四年前的京郎重叠在了一起,就连面目都渐渐重叠了起来,迟晚恍惚间好似窥见了那一天的全貌。
刀动起来堪比风,它分明没有触及到任何一个人的衣裳,但他身边的人都被刀锋割破了衣裳,甚至是被刀锋切进了体肤。
持刀人所在之处是风口,所过之处如破城。刀口没有沾染到鲜血,但实际上妖刀已经被血气开了锋。
因此第二式为:
“……‘冷眼’刀饮过血之后会有餍足感,此时冷眼旁观的不是它,必须是你。”
但这一招也是杀招。
因为真正的冷眼旁观,观的是他人生死,所以这一刀的刀锋要往下偏半寸,上刀直切咽喉,下刀直开膛。
独孤只有一把刀,他选择了直切咽喉----京郎却有双刀,他下刀极狠,落刀时连眼睫都不曾颤动,半岳门所有的人在他这一招面前失了颜色,他们纷纷选择了后退。
一个人对上一个门派丝毫不落下风,京郎的两把刀相交在了一起。
“第三式为‘执辔’,这一招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一般用它来……”
“强压着别人低头。”
这个低头自然不是寻常的低头,头落了便比他低了。
半岳门不知道其厉害,只用了刀来挡,这一招唯有一个法子可破,那就是对方先低了头,但就连聂杉都不知道这一发,更别提半岳门了。
因此离京郎三尺之类的都丧命在了这一招,因为京郎的脚步并不会因此停下,一步一命。聂出岫提了剑与他相对。
第四式是‘鼓刀人’。
四年前的京郎没有用这一招,四年后的独孤亦没有用这一着,他们直接续上了第五式‘向风’。
于是刀锋平地起。
第六式‘送公子’猖狂接上。
----如若有人熟知这首诗,必定能从中参破京郎的刀法,兴许还只能在茶肆中放声大骂:“好一个京郎!《夷门歌》被他断章取义成了什么样子!王摩诘若是地下得知,夜半必定上门报此仇!”
古来江湖中就有种不成器的风气:文人不屑武,武者不屑弱文人,倘若有能文能武之君子,爱的却也是太白或东坡,喜摩诘的少之又少,就是有也是避世的隐客居多。
身在江湖中,又参破了京郎刀法的只有一个方儒生,所以京郎对上他只能退而求次用了‘鼓刀人’去试探他。
半岳门纵使人再多也敌不过杀意凛然的京郎。
他平日不拔刀,出刀必杀人,今日更甚,他从山门屠上了山,哪怕他们跪在地上求他饶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