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顾杏娘竖起耳朵好像也听到了,这声音着实不算小。笑道:"chun儿,你子禾哥哥这些天都不上门,瞧,现在还在背书,莫不是真要考上功名来娶我儿吧?"孩子小,顾杏娘逗沐chun儿也没心理负担。
"兴许还真是。"沐淳学着大人的口吻说道。她早就听到啦,而且听了许久。内心里蛮敬佩尹子禾,放在她的前世,上哪去找如此上进又自律的好孩子,贵在他有一颗难得的"责任心",想要养活媳妇呀。决定明天要劝劝他,小小年纪别熬坏了,揠苗助长可不好。只是自己的耳朵太灵了些,按科学的说法人越小听力越qiáng,但也未免太过了。难道真是眼睛不好的人耳朵就格外尖不成?
前世的沐chun儿后来近乎半瞎。
"噗!"顾杏娘放下最后一朵头花,戳了戳沐chun儿的额头,"人小鬼大,不知羞羞。"
沐淳翻个身,不以为然:"迟早是要嫁人的嘛。"
顾杏娘正视女儿,发现她确实变化不少。满脑子的狐疑,心说现在四五岁孩子都这样吗?
第7章 沐家大房
沐家小工坊一旦开了工就停不下来,连续三天,每天七个时辰的突击赶活儿,七十二朵色彩斑斓的头花成功出货。这天是碧水县十天一场的赶紧日,比上次还早一个时辰卖光。
待第二个赶紧日时,沐家头花的已经有些名声了,市面上也开始出现类似的仿品,但始终不如沐家的jing致,何况沐家一直在推陈出新,顾杏娘戴的杏花和沐二郎头上的芙蓉花就是活招牌,眼红的人目前仍只能眼红着。当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古人确实不笨。
这天回来,沐二郎夫妻俩刚刚把上午赚到的四贯钱放进以往装铜板的匣子里,大苑村进城说是来买秋种的沐大郎和刘氏便上门了。
辛苦劳动终于迎来了收获,顾杏娘和沐二郎心情不错,该怎么招待就怎么招待这二位。就算看见沐大郎和刘氏特意穿着极朴素陈旧的衣衫上门,自以为清楚对方打着什么小心思,没先甩脸色。
刘氏至少有一米六八,走在男人堆里也给淹没不了,模样儿只能算挨着周正的边儿,上门牙还有些往外龅。嘴唇也不是正常的颜色,偏淡紫,哦,就是人们常言的乌青嘴。长了对汉人典型的单眼皮,蛮好看的,眼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颇为有神;沐大郎比沐二郎高壮,一米七八是有的,模样方正,若是不深jiāo,只当他是个淳厚的农家汉子,深jiāo后便知晓他其实能力有限,心眼儿亦有限,但有限的心眼儿几乎全被他发掘出来用上了。
"伯娘,这ji……"沐淳听到刘氏背在身后的竹篓里有咯咯呜呜有气无力的动物声音,萌声萌气开口道:"是送给我娘吃的吗?"藏得那么紧,到底是想给还是不给,伯娘你眼睛四处望,现在落到我家挂花绳的架子gān什么。
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果然大,沐淳现在一颦一笑莫不是已融入时代的小幼童了。
刘氏好修养,脸皮只僵了半秒就放下篓子:"是的哩,你娘让你舅家那不要脸皮的贱货害得落了孩子,伯娘早就念着逮来这下蛋的老母ji给她补身子,只是不得空。"
屋中气压倏尔低了下去,沐大郎也没说什么,仿佛娘子没说错什么话。
沐淳正式领教刘氏这类妇人,还真是有些烦躁:"哦,可是我娘说她早就已经出小月了,伯娘在家里很忙很忙吗?"
刘氏一点也不脸红,俯身下来揪她的小鼻子:"是啊,哪像chun儿这么命好,住在城里不用晒太阳,伯娘瞧你比上次更白净了,一看将来就是个美人胚子。"
沐淳躲开,"我娘说她吃ji吃腻了,伯娘还是把ji换成铜板吧。"
吃腻了?生怕我们不知道你爹娘发财了吗?刘氏撇撇嘴,没作理会。
因为二方发达了,她心里很不慡。
顾杏娘正端水上来,听到这里自然要把女儿拉过来不让她再乱说话:"嫂子见笑,我跟二郎成日天不亮出门,狗都睡了还不得歇,这孩子没人帮忙照看也长到五岁了,见爹娘挣钱辛苦难免钻进钱眼子里。"
"是啊,谁家赚钱不辛苦,你们至少不用像我跟你大哥面朝huáng土背朝天在地里刨食儿,千不好万不好也比我们泥腿子好。这不,快收稻子了,又赶上你大侄子今年该进学堂了,爹说这季收成好,让我来叫你们帮忙回家打稻子,不再请帮工,能省一个是一个。旺祖进学是咱们沐家头一件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