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萧穆皱眉,这个韦斌,还真能胡说八道,揣摩人心也确有一套!他手底下的将士,对他向来敬重,韦斌这一番貌似"为他考虑"的言语,确实能说动一些人。
一幕僚问道:"他有此一着,为何不早向大将军禀报?"
将领低头道:"不瞒大将军,属下几乎信以为真,只是战时大将军并未派遣我去别处,没有机会。属下想的是,北地有雄兵十多万,就算带走一点与大局无碍,而皇上那里就不好怪罪大将军见死不救。"
众人沉默,这位将领如此解释,倒也有几分道理。现在,只能等许良回来,看看他是如何自辩。
一人又道:"大将军,许良未到,暂不处理,但那韦斌,没安好心,留着终究是个祸害,不如……"
"大战之时,形势混乱,韦大人为国捐躯,可叹可敬!"幕僚献策。
几名将领站起来请命:"还请大将军早作决断!"
萧穆摆摆手:"此人确实死有余辜,但是朝中形势复杂,不好多惹事端。郡主已经将人关押了,就先关着吧,待打退了北历人再做计较。……"
"大将军,淮将军求见!"
萧淮,对啊,这小子一天都没见到影子!众人大都知道他去做了什么,也都替他悬着一颗心,那可是北历人的大后方啊,哪有那么容易闯过去!
"进来。"
萧淮带着黑夜的凉意大步走进来,一路大声道:"兄弟们可看到了,那几把火可好看,比烟火都漂亮吧,哈哈哈……"
"休得胡闹。"萧穆一眼瞪过去,萧淮做出个鬼脸,安静下来,但帐中气氛已经因为他的进入松快了不少。
萧穆:"伤亡如何?"
萧淮神色暗淡了一些:"五百兄弟出城,只有七十九人随我回来了。"
众将默然,为埋骨荒野的四百多名勇士,也为牺牲在大战之中的每一个无名英灵。
李媛又立了一功,红缨骄傲的什么似的,对上送水送饭的士兵几乎要拿下巴示人了,李媛笑着骂了几句,红缨笑着翻白眼,我行我素。李媛吓唬她:"不要大意,我们的罪的可是当朝太后的娘家人,你小心点!"
红缨:"小姐敢做,自然不怕。况且这几年,小姐做的事一件比一件大,也没出过什么差错,跟着小姐准没错!"
这么盲目的信任,叫李媛不知说什么好了。或许是她知道后面的结果,做起事来才比较大胆吧。所以,她一点都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厉害。
京城。
武家军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京城已经在望。
刘铮不需要打仗,没怎么耽搁,已经跟武承等人汇合,只待最后一击。
京城之中,众臣惶惶,不安的目光纷纷投向还算镇定的韦稹。皇上病了好些日子了,怎么还不见好。虽说好了也没什么用但总算是个主心骨啊,现在这样算个什么事儿啊!韦稹捻着胡须,暗自盘算,圣旨也该到了吧,拖上几日便好。
"相王犯上作乱,本该严惩不待,但我皇慈悲,不忍战火连绵殃及百姓,遂,遣使和谈,诸位大人商议一番,举荐贤能也可,毛遂自荐亦可,谁愿代表朝廷出城与相王和谈?"
和谈?
百官色变。
贵太妃都死在京城之外了,有的谈吗!
但是韦大人看上去气定神闲,仿佛相王一定会接受和谈似的!难不成,真有几分把握?
不过相王是先帝亲自教养,心系天下,若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值此北历犯边之际,说不定还真有那么一点可能?
第二百四十六章 和谈
相王大军数万人,就驻扎在京城外三十里处,营帐绵延数里,西南军居中,两侧还有几万地方归附的队伍,此外,已占领的城池亦驻扎了不少军队。各地都是西南军为主,地方军队为辅,刘铮已掌握了大梁半壁江山。只要再打下京城,南部的半个大梁,便可不攻自破。
若是以带兵统帅的眼光来看,此时的刘庆一朝,最恰当的方式应该是南迁,暂避锋芒,召集各地勤王军队伺机反扑。可是他们没有,一个人也没有,在大多数人惶惶不安准备嫌城说辞的时候,刘庆始终不曾露面,幽居深宫养病,太后垂帘听政,韦相组织了几名重臣,准备出城和谈。
唐宜也被选中,是和谈数人中官职最高的一人。
唐丰有些担忧,找到书房中闭门静思的唐宜,敲门进去坐在他对面。"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