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景帝纪事 > 第 517 篇

第 517 篇

一秒记住↘九五小说网 .首^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www. 95xiaoshuo .coΜ

着呢,皇帝不至于第一个拿她家开刀。

既然周贵妃觉得这只是家族内部纷争,而不是皇帝在拿人开刀,自然不怕府尹不给她这个面子,她目前是后宫第一人,虽然经过先前皇帝遣散后宫这一闹,明眼人皆知如今的后宫已成摆设,但是她还是三皇子的母妃,就算府尹不给她面子,也要掂量一下,这般铁面无情,是否会得罪了三皇子。

有着这层考量,周贵妃自然以为只要她的意思到了,这事也该了了。

结果,却大出她的预料,她派人过去传话后,周府尹只说知道了,却没给个实话,又过了几日,她的几个叔公也加入了这场争族产的闹剧。事情越闹越大,加入这场闹剧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快,周府尹就顶不住了,他直接在朝会上把这事奏给了皇帝,请求皇帝裁夺,皇帝就命朝臣们廷议。

廷议的时候,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听起来好像哪边都很有道理。

按照习俗,要求分族产的人肯定是大大的败家子,要被正人君子们喷个狗血淋头,但是律法并无规定,族产不可分,族产是家族内部的约定,而不是官府盖章背书的律法,如果有族人要求按家产来分,官府就该帮他们分。

朝臣们讨论来讨论去,又开始讨论,按照诸子均分家产的律法,父辈将置办的田地放入族产,而不是留在自己名下,是否有钻律法空子,隐匿家产,对其他子嗣不公的嫌疑。

这事怎么说呢,若是无人当众提起,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而且都有这么做的理由,肯定不会有人去反对。但是被人在朝会上提了,就算心里想支持这么做的人是大部分,这话却不能这么说。

如今正是明君临朝,贤臣当道的大治之世,jiān臣贼子在朝堂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既然大家都是“忠臣”,那就只能说些忠臣该说的话。

所以,皇帝的“忠臣”们,讨论了大半天,最后达成了共识,赞同周府尹的意见的确是老成之言。

这种事,民不告官不究,但是有人告了,官府就该帮他们分。

当然,达成这个共识的时候,他们心里都打定了主意,回家后一定要好好敲打敲打家里的人,不能让自家也生出同样的幺蛾子。

周贵妃收到这个消息,气得喉头一阵腥甜,差点吐出血来。

她深深地吸了好几口气,灌下了一盏凉茶,才勉强压下了心头翻滚的情绪。

她的威势,源于皇帝,源于三皇子,但是真的有人不给她这个面子,就算她有了合适的机会,可以秋后算账,但是眼前这个亏,她就是吃定了。

她恨得牙yǎngyǎng的,却拿府尹没办法,就算她想在皇帝那里给人上点眼yào,让人知道得罪她会有什么下场,但是皇帝绝迹后宫很长一段时日了,没有皇帝的旨意,她根本就没法见到皇帝,想说个小话诋毁一下别人都没有机会,除非她天天在太后宫里堵皇帝,才能在皇帝来给太后请安时见上一面。

但是每次到了太后宫里,她看到被太后养在膝下的二皇子,就算她的脸上挂着得体的笑容,心里也是一阵说不出来的腻歪。

二皇子既嫡又长,如今养在了太后的膝下,就算身后没有母族助力又如何,皇帝正值盛年,只要皇帝有意,现在帮二皇子培养助力也不迟。

而且人心都是肉长的,二皇子养在太后这里,天长日久相处下来,到了最后,太后恐怕也会帮二皇子筹划起来。

比起家里的事,或者永宁侯,这事才让周贵妃更加难以入眠。

但是皇帝和太后是尊长,他们的安排,旁人无从置喙,也不会有人来问周贵妃的意见,所以她就算反对也没有任何用处,甚至她连反对的意思都不敢有丝毫流露。

二皇子是嫡长,按理来说,没有其他人的盼头。

但是皇家是天底下最不讲道理的地方,这世上所有的规矩,所有的律法都是为了规范别人设的,皇帝本人是不会被这些规矩束缚的,只要皇帝愿意,这事就并非没有一点盼头。

幸好,皇帝对三皇子还算比较喜爱,但是皇帝是君父,他的喜爱有几分是真心,又有几分是

支持(綄本神站)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